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浙江下发中小学作业管理标准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022-12-07 10:59:03)

王学进:浙江下发中小学作业管理标准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126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发布了《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10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意见》提到,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像课堂上的书面作业,能当天完成批阅;坚持“凡布置必批改”原则,必须教师批改,不得要求家长或学生批改。6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笔者是语文教师,故最关心的是语文学科的作业管理标准,初看之下,不禁心生疑惑:标准这么严格,要求这么具体,规定这么细致,会否加重师生负担,与“双减”政策对着干?从总体要求到具体要求,具体要求下又分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反馈、作业管理,总共17条意见,真要落实起来,难度不小,弄不好,说不定会增加教师的批改量,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有此疑惑的不止我一人。

“双减”政策正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浙江为何制定下发这样一个《指导意见》?在理解和执行过程中,各地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必须真正读懂《指导意见》的精神主旨,否则会走样,偏离方向。

那么,《指导意见》的主旨是什么呢?《意见》开宗明义地写着:旨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范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也即是说,10门学科的作业管理标准都是围绕这一核心精神制定完成的。

且看总体要求提出的原则: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像课堂上的书面作业,能当天完成批阅;坚持“凡布置必批改”原则,必须教师批改,不得要求家长或学生批改。书面作业一般要求对每道题目进行批改,不能只写“阅”,更不能一次作业只用一个“√”表示表面看,这是在给教师的作业批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批改量,其实恰恰是在倒逼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减少可有可无的作业,从而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教师的批改量自然也少了,这不是“减负”又是什么?

因此,教师在参考执行《指导意见》时,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作业时间,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以语文学科为例,必须按照《指导意见》8规定去布置作业: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严格控制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与其它学科协调控制在一小时内。节假日每天书面作业量不得高于平时;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注意适度、适量。

在参考执行《指导意见》时,老师们始终要秉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一指导思想,化繁为简,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将学生和教师自己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