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退休名师该怎么发挥余热
名师退休后干什么去?含饴弄孙还是去跳广场舞?对此,慈溪市145名退休名师给出了答案:受聘慈溪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成为“关爱导师”。(3月10日《宁波晚报》)
医生越老越吃香,教师越老越不吃香,这是某些人的偏见。其实,老教师尤其是名师,凭着他们深厚的教育情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高尚的精神品格,不仅是学生成长中的良师,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导师,在学校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一位名师不易,他们是稀缺的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岗时应该利用好这份资源,退休后也不能让这部分资源白白浪费了。
这些年,由于受返聘政策的规定,退休名师有的闲居在家,有的去了培训机构,少有被单位返聘的,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次,慈溪市关工委在自愿的基础上返聘145名名师为关爱导师,在指导青年就业创业、关爱特殊青少年和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方面发挥余热,走出了一条如何发挥退休名师余热的新路,可喜可贺!
基于笔者对名师(名校长)业务素质、能力和管理经验的了解,在怎样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余热上观念还可更解放一些,思路还可更开阔些,也即是说,不必仅仅局限在“关爱”上,还可落实在指导、监管、督导等方面。譬如在指导培养乡村教师和帮助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指导、引领和监管作用。
日前,《现代金报》对全市2150名女教师进行了一次“职业获得感”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女教师满意度高。调查问卷中,也有不少女教师留言发表职业困惑,比如乡村教师如何成长?怎么从“小白”成长为名师?由此我想到,何不让退休名师在助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这既能让退休名师返聘后发挥实实在在的帮扶作用,也能促成广大乡村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站稳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