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不能让农村孩子废在手机游戏中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宁波全市乡村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课外时间按百分比划分,看书仅占19.89%,玩电子游戏占25.53%,在五个选项中,高居第一。(9月11日《现代金报》)
这一数据令人忧。虽然我早就从不同途径获知,农村孩子沉迷游戏者众,但占比如此之高,还是有点意外。
探求原因,不外乎这几条:一是智能手机普及率逐年提高,农村孩子差不多已经人手一部;二是学业负担重,孩子们需要借助游戏放松心情;三是农村活动场地少,文体活动难以开展,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单调;四是家庭教育缺失,有点文化的家长大多外出务工去了,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受制于文化素养欠缺,老人们根本管不过来;五是研制手游的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不惜工本开发出一款又一款的新型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难以统计,有多少农村孩子被手游废掉了,有一点是公认的 ,即沉迷于手游的孩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连初中都无法毕业,只能早早地走上社会,从事一些低端的工作。想当年,我在一所县中任教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因沉迷游戏被北大开除的学生,在我班上复读一年后,又考入了浙江大学,本以为他会汲取教训,戒掉游戏,好好学习,谁知道,大四那年,又因为同样原因被浙大开除了。一个高材生,就这样生生地被游戏废掉了,真是可悲可叹。
人们将游戏比喻成毒品,此说并不夸张。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沉迷游戏列为“成瘾性”精神类疾病,因为难以医治,有多少家长和教师痛心疾首,又束手无策。面对精心设计、不断升级更新的游戏,指望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让他们自己保持适度、理性根本不现实。
怎么办?窃以为需要政府、企业、家长和教师多方联手。首先,政府应在游戏分级方面采取措施,对不同的游戏进行分级管理,支持健康有益的游戏,不让涉黄涉暴游戏流入市场,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管理。其次如腾讯这些相关企业应该讲点企业良知,承担起社会责任,充分认识到游戏给下一代造成的毒害,听听广大家长和教师的呼声,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系统和服务平台,强化线下身份认证过程,通过技术手段严格限制游戏时间。再次是家长应该履行起监管孩子玩游戏的责任,除了督促孩子们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还要尽量为他们安排丰富的文体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不能让孩子们戒掉游戏瘾的情况下,要与孩子约法三章,约定好学习、娱乐、生活等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是教师要敢管、会管,不能做放手掌柜。有条件的地方,应给教师进行一些专业培训,让教师学习和掌握网络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推动网络素养教育入课程、进课堂,更好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