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2015-01-22 08:46:20)
标签:

教育

王学进: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近日,多名学生家长和市民反映,1月中旬,广东潮州湘桥区接受“教育强区”省级督导验收,学校各出“奇招”:城南小学为让班级人数达标,组织数百“超编”学生在牌坊街上冒雨“散步”;有的学校临时组织座位号50以后的学生出外看电影,或紧急调整课时表,或装饰美化校园等。(1月21日《京华时报》)

如仅有上述新闻元素,没什么好说的,但看了湘桥区教育局一位副局长的解释后,忍不住要对教育造假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说几句。副局长先是承认确有此事,随即辩解道,这属于正常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教育强区”验收检查同一天只是“巧合”。为了证明“巧合”之说并非瞎说,还煞有其事地说道,教育部门已批评该校“下雨却不调整参观计划”的不当做法,好像这一参观计划早就制定好了似的。

有这么“巧合”的吗?副局长圆谎的本领也太次了。辖区内的学校造假到如此地步,教育行政部门不但没及时阻止,反而用另一个谎言来掩盖造假事实,令人失望。

由此我想起朱永新老师的教育专著《中国的教育缺什么》,并借用了书的题目,再加一个“最”字。朱老师认为,中国教育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教育观念,缺服务意识,缺人文意识等等,但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最缺的是“真”,反之,最不缺的就是“假”。

当下教育造假表现在诸多方面:一是教育内容假。1月17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作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时语出惊人,他直言道,“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半多是不应该学的内容。”为什么?因为太假了。二是教育手段假。如为了迎接减负检查,老师会按学校要求这样统一学生口径:检查团问:“作业多吗?”答曰:“不多。”再问:“几点睡觉?”答曰:“晚上八点。”如此这般,教育方式极为拙劣。三是教育评价(包括评估、督导和检查)假。以普九检查为例,一些农村学校因为达不到生均图书的标准,往往要求学生将自家的藏书拿来充数,检查过后,再归还。而修改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那是必备的造假手法,毫不稀奇。

假教育大行其道,板子当然不能全打在学校身上,还须追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虽然它们很少直接参与造假,但客观上存在鼓励、放纵和包庇造假的行为。就以上述报道为例,显然,副局长的一番解释不经意透露了湘桥区教育局不但知悉辖区内学校的造假现象,而且在事发后公然为造假学校打掩护,足见其存在纵容和包庇学校造假行为。

另外,不能不说的是,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难逃放纵校园造假之嫌。《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显示,要成为“达标学校”,需要满足两个标准:一是28项二级指标中有23项以上评估指标达标,二是15项带有星号的二级指标要有12项以上达标。据广东省委党校行政管理学教授李绥州介绍,广东面向地市的省级考评办法至少有100多项。这么高的标准,不要说农村学校不可能达到,即便城市学校也难以达到。这不等于在变相鼓励学校造假吗?专家说得好,“神指标不除,作弊难止。”

假教育之毒难以尽述,它毒化的不仅是社会风气,更是毒化了学生的人格和品行,严重影响到下一代成长,祸莫大焉。现在我们的教育行为日渐背离了当年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目标,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反而成了千教万教教人求假;千学万学学做假人!    

呜呼,真的教育在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