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推行分级诊疗关键在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2014-10-24 08:43:13)

王学进:推行分级诊疗关键在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从10月底前开始,浙江将分批启动全省分级诊疗试点,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看病。按照要求,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等8个纳入试点的县(市、区)居民在看病就诊时,须首先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推行分级诊疗乃大势所趋。事实证明,此种医改模式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全面铺开是迟早的事。那么,如何才能顺利推进分级诊疗呢?答案很直接,即做大做强基层医院,培养一大批全科医生。

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这是当今城乡医院两极分化带来的就诊现象写照。群众为何患个感冒也要往大医院跑?难道他们不知道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吗?当然知道,问题是他们信不过小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故宁愿多跑路、多花钱也要去大医院就诊。这个就像农民千方百计要把子女送到城市学校读书一样,因为好老师都在城市学校里。

这么说,不是看不起社区医生和乡镇医生,事实如此,由于基层医院医疗资源有限,医生的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逼仄,很难造就优秀医生,即使造就了,也很快会远走高飞。基层医院缺乏名医,就像乡村学校缺少名师,这是在推行分级诊疗时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所幸的是,浙江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并制定了相应措施,如省、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投入62.5亿对乡镇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在全省推行“健康守门人”制度等,这些都是可行之策。不过,现有方案似乎独少培养全科医生的针对性措施。而这点恰恰是试点和推行期间必须作为重点和关键去解决的。

来自国外的一份统计报告表明,发达国家的医生有50%是在社区医院里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源地英国,社区医院的医生数量占到医生总数的近50%,平均每2000人拥有一个社区全科医生。英国实行全科医生首诊制已达60年,现如今95%的病人都在当地的全科诊所解决;全科医生的诊疗量占到全英的80%以上。

可我们这里呢?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范围内经过注册的全科医生只有6万名,现短缺20万名,而且素质不高。全科医生中大多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医学基础知识较差,业务素质偏低,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很难适应患者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已成为发展基层医院卫生服务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要取得试点成功,顺利推行分级诊疗,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全科医生,提高社区医生的水平,使得他们具有“小病能处理,大病能鉴别”的能力,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

如何培养全科医生?途径有三条:一是通过全科医学方向的正规医学学历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就是通过国家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形式;二是通过转岗培训途径培养全科医生,即对在职人员进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以提升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是通过“5+3”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等规范化培训,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来培养全科医生。以此来完成《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目标,为全面推广分级诊疗打下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