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划师德“红线”防性侵不靠谱
(2013-06-17 09:45:32)王学进:划师德“红线”防性侵不靠谱
在14日举行的北京2013年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针对近期校长性侵幼女、教师体罚学生等事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6月16日《潇湘晨报》)
这里说的“红线”有两层意思,一是底线,二是警戒线。从近期曝光的校长、教师性侵幼女事件看,有相当部分教师的师德底线已经失守,因此由教育部出台文件划出师德“红线”不能说没意义。问题是,这根“红线”怎么划,怎么才算是越线,由谁来操作评价等涉及一些列难题,真要执行起来难度不小。
其一,师德的外延极为广泛,涉及教育教学方方面面,教育部门很难给每一种师德划出“红线”,难免挂一漏万。
其二,底线在哪里?以体罚为例,教师对学生处以罚站或罚抄作业或用教鞭打学生屁股都属体罚,情节有轻有重,罚站多长时间,罚抄作业多少遍,抽打几鞭算逾越“红线”?
其三,怎么考核评价?就算划出了“红线”,也很难考核评价。据我所知,对师德考核最先进的办法当属湖南省。前年湖南推出全国首个学校智能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对师德实施量化考核。总分为25分,考核细化到10项量化标准。两年过去,似乎再无下文。因为师德根本无法量化。
师德,师德,这些年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部门没少强调,左一个禁令,右一个文件,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的,有将师德作为教师注册考核首要条件的,可谓强调重视到家了。就在2年前9月6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许涛司长称,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改进师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2011年9月7日《新京报》)但实施结果怎样呢?大家都看到了,师德不但没好转,反而日趋沦陷,已到了全面失守,需要划出“红线”的危急时刻了。
据此推断,教育部不久要出台的为师德划出“红线”的红头文件终将是一纸空文,对遏制不断下滑的师德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它既没有可行性,也没号对脉,而是病急乱投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定难以收到实效。
当下,教育部门急需反思的是,何以反复强调师德的重要性,却仍难阻止师德的下滑?原因不外乎,一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诸多有关师德的禁令文件没得到认真执行;二是师德滑坡的根源没切除。既有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全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必然会反映到教师队伍中来,更有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盛行的是工具理性教育,能够坚守人文操守的教师越来越少;三是各地学校一门心思抓升学率,放松了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导致相当部分的教师法制意识不强。
此番教育部拟通过给师德划出“红线”来加强师德建设,主要目的是遏制日益高发的性侵案,但事情一码归一码,正如许司长所说,性侵女童是违法行为,已不能简单定性为有违师德。既如此,当务之急是,教育部应尽快督促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学习落实《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然后是推广防性侵教育,最好是教育部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全国各地学校统一开设防性侵教育课,像美国那样,制定课程大纲,聘请专任教师,对不同年级开出防性侵害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