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公众有权获知土壤污染信息

(2013-02-25 16:31:36)

王学进:公众有权获知土壤污染信息

 

   今年1月30日,北京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提交了两份信息公开申请,其中一份是申请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2月24日,董正伟收到了环保部的公开答复函件,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属于国家秘密,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规定,环保部不予公开。(2月25日《法制日报》)

环保部犯了个选择性引用的错误。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确实有这样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条例第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请问,土壤污染状况是否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治理是否需要他们广泛知晓和参与?

  而且我发现,环保部在选择性引用条例时预设了一个前提,即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属于国家秘密,这样逻辑上当然能自洽了。

但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且不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是事关全中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公共信息,就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于2006年投资10亿联合调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一节来论,也不存在国家秘密一说。须知,这10亿元乃是纳税人缴纳的公共资金,两部门耗巨资搞了这么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到头来,居然不对纳税人吱一声,这说得过去吗?

而且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也不能由环保部说了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十条规定: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请问,土壤污染信息是如何被认定为国家秘密的?经过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了吗?

说穿了,环保部之所以拒绝公开土壤污染信息,无非是担心会引起民众恐慌。因为中国的土壤污染情况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去年6月14日《经济参考报》就以《中国土壤污染触目惊心 地表水放鱼一分钟就死》为题报道了中国土壤污染的骇人现状。报道援引中国土壤学专家潘根兴的话说:“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并引用有关权威材料: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来证明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性,看得我心惊肉跳。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修复污染了的土地?各地政府总不能坐视土壤就这样被无休止地污染下去啊!但修复需要有个前提,即摸清“家底”,让公众了解土壤污染的严重性,然后再来制订治理对策。令人失望的是,环保部竟然对此讳莫如深,一心要让污染“家底”成谜。难不成环保部要关起门来制订修复对策,凭一己之力去解决全国土壤的污染难题?

   这怎么可能呢?治理土壤污染乃是全中国的事,必须要各级各地政府部门会同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方能解决。当务之急是,环保部要摒弃鸵鸟思维,将调查数据如实地公之于众,便于公众了解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增加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为各地政府提供实施土壤治理和修复的决策依据,促成全民共防、共治的局面。

总之,土壤污染信息公开比不公开好,早公开比迟公开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