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升级后的成品油价格由谁说了算
按照发改委制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由原油价格和合理的加工利润构成,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当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相应调整成品油价格。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认为,计价公式并没有公布所有的参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市场到底是哪一个(布伦特、迪拜、辛塔)?国内原油的加工利润率是多少?合理的加工利润到底是多少?这些参数全都是不透明的。(2012年3月27日财经网)
既然升级前的成品油账本是笔糊涂账,又怎么保证升级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公开透明呢?对于“两桶油”来说,价格形成机制越不透明对它们越有利,此中道理无须我明说。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不过还有更令我担心的。据2011年6月12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透露,发改委有意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并已给三大油企下发意见征求稿。
此消息在坊间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大家担心,三大油企一旦掌握了定价权,油价更难控制了,有车族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可能是各方反应强烈,发改委至今尚未决定将定价权下放给三大油企。要我说,千万别下放。尤其是值此成品油升级的紧要关头,更不可将定价权下放给油企,道理我不说,大家都明白。
那么,升级后的成品油价格得由谁说了算呢?由三大油企说了算肯定不行,由发改委说了算也不大好,由消费者说了算也不现实。拙见是,在确定定价主体之前,首先要把“老账”算算清,即希望油企把升级前的成品油账本公之于世,然后到时再公布升级后的成品油账本,待老账、新帐一齐算清后,再来确定定价主体。是由双方、三方或者多方共商决定,还是引进与三大石油公司具有同等法人地位的第三方经营主体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发布参考价格等,到底采取哪种方案好,可以交由公众讨论,然后再做定夺。
油价格由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