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种”、拆假树,暴露的是同样的问题

(2012-10-17 16:14:07)
标签:

杂谈

王学进:“种”、拆假树,暴露的是同样的问题

 

   曾经“长”在河南淅川县林业局门口的两棵“迎客松”倒下了,这可是原局长李三成动用三十万元公款找人倾心打造的。自2010年5月“种”下后,就一直站在林业局大门口,迎接四方宾朋。可好景不长,随着李三成腐败案发,这两棵山寨版的“迎客松”也被拆除了。(10月17日《法治周末》)

   可惜了!虽然是山寨版的,但毕竟是耗资30来万建起的“面子工程”,怎能说拆就拆呢?当局给出的拆除理由是,作为打造生态县的淅川不能栽种假树。在行风评议中,人大、政协也明确提出,林业局不能带头种假树。

   此理由很可笑,全国各地“栽种”的假树多了,而且多是政府行为,难道都要拆了不成?假如当局真把这理由当成理由,何以在10年5月建成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一言不发,直至李三成落马后,才想到这一理由?

   当局在没有给出过硬理由的前提下,就拆除两棵“假迎客松”很不应该。不管怎么说,这两棵“假迎客松”是用公共财政投资建造的公共品,从其公共属性上分析,它们为纳税人所有。虽然它们的来路成问题,李三成不该为满足自己的个人爱好,在林业局负债580多万元的情况下,擅自动用公共资金“种植”假树。但一错不能二绽,既然“种”下了,就不能随便拆了它们。

   因为这关乎财政的预决算和公共资金的支出分配制度。就像李三成全凭个人兴趣爱好擅自“种植”假树一案,反映了公共财政支出不受制约监督的问题,同样,当局仅凭一个不靠谱的理由就拆除两棵假树,也反映了政府部门不珍惜公共资源,不尊重纳税人权益的问题。“种”与拆两者互为表里,均体现了财政预决算中存在的乱象。

   显然,当初李三成动用的三十来万“种植”费没纳入财政预算,也没经过人大审议,而是直接从财政局划拨的部门资金中支取的。按目前的财政分配制度,财政部门会将一部分财政资金切块分给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自主安排使用。与此同时,不少主管部门还设立了各种收费和基金,拥有大量预算外资金,纳入单位小金库。而预算内外的资金的支取权均掌握在一把手手中。事实表明,这种分配方式极易造成公共资金被滥用,成为腐败的温床。

   作为党委政府,尤其是人大,更应洞察到这点,认清正是财政分配秩序的不规范,给了李三成们滥用公共资金的机会,然后找准解决问题的对策。就目前而言,亟待采取的对策是,要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细化政府预算,编制一套科学、合理、详细的预算账户,向人大代表提交具体列明所有预算支出的预算草案,并为人大代表提供相关的说明材料,以便人大参与预算编制的全过程,实现预算编制过程中人大对政府部门的制约和监督。

   遗憾的是,从淅川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给出的拆除理由中可知,当局恰恰忽略了这点,而且还以拆除行动本身表明他们缺乏公共财政的概念:“种植”假树全由李三成说了算,拆除假树也取决于官方意志,双方都不知道公共财政主体在民,其本质是民主财政,在未经民众首肯(按照我国的制度设计得通过人民代表的审议后方能执行)的情况下,政府无权动用公共资金,也无权拆除动用公共资金建起的公共品。

   淅川当局如果不忌惮两棵“假树”的晦气沾染到自己头上,原本可以做得更聪明些,譬如将两棵“假树”作为警世树予以保留,借此教育官民:作为大管家,政府要管好纳税人的钱袋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滥用纳税人的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