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获“美国诺奖”的青蒿素研究缘何国内只获二等奖

(2011-09-25 11:46:37)
标签:

杂谈

 

王学进:获“美国诺奖青蒿素研究缘何国内只获二等奖

 

  北京时间9月24日昨晨2点,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缓缓走上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领奖台,接受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与此同时,关于为何屠呦呦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却仍是三无教授的声音,也引发了科学界关于学术评价体制的讨论。(9月25日《现代快报》)

   拉斯克奖素有“美国诺奖之称,因为在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奖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所以人说,屠呦呦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照理,我们应为其获得“拉斯克奖感到高兴才是,但报道中透露出了两种不同声音,即她仍是三无教授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和该奖该颁发给其个人还是集体的争议,令人深思。

   出现其该不该以个人身份领奖的争议可以理解,因为青蒿素研究成果的取得确实不是屠呦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科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此,屠呦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已讲得很清楚,“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可见,她没有贪功无须多辩。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由这争议引出的另一层信息,即同为青蒿素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所透露的,这一发明此前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笔者从百度百科中获悉,《青蒿素抗疟研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获求是基金《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青蒿素》,《抗疟新药青蒿琥酯》获国家发明三等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抗药性恶性疟防治药物双氢青蒿素复方》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么杰出的科研成果居然在国内没获得一个一等奖,真是咄咄怪事!

    尤其费解的是,西安交大李连生教授“发明研制”的“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于2005年与《抗药性恶性疟防治药物双氢青蒿素复方》同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来在该校6名老教授坚持不懈的实名举报下,称该获奖项目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科技部才于今年年初发布通告,撤销该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北京日报》2月10日)

   人们不解,一项能缓解几亿人痛苦、每年挽救数百万生命的科研成果,在国内仅仅获得二三等奖,而李连生“发明研制”的给应用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的造假项目也能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真不知道专家们是怎么在鉴定评价的。焦点访谈记者就此采访鉴定专家,专家说:现在这个鉴定会开得很简单,我认为基本上是走过场。人家事先检测好的,光给你一个检测报告,我们看检测报告内容就行了。可靠性我们没有办法去验证,但是不影响最后得出一个好的结论。因为毕竟大家都比较熟,都愿意捧场,谁愿意去给人家挑刺儿?专家还说,现在这种鉴定会中,鉴定专家常常是由获奖者自己推荐,评奖部门只是象征性地审批一下。(2010年3月20日焦点访谈)

  我靠!原来那么严肃的科技大奖评审形同儿戏,被潜规则操纵,这哪能不让假冒伪劣的课题混迹其中,荣膺大奖;又哪能让青蒿素研究这样造福万民的科技成果荣膺一等奖;又怎么会给青蒿素的领军人物屠呦呦评上两院院士呢?

  屠呦呦拉斯克奖与李连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雄辩的证明一点:国内的科技成果奖不可信。如再不改变国内科技成果奖项的评比标准、审核程序和评比办法,则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就难以根治,我国的科技事业就难以健康发展,诺贝尔奖就难以实现零的突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