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文印员一旦成了公安眼线,“稳控”必成“唯恐”

(2011-08-31 16:18:05)
标签:

杂谈

王学进:文印员一旦成了公安眼线,“稳控”必成“唯恐”

   8月16日,山西稷山县公安局信访科接文印部举报后,成功“稳控”了一名正在复印上访材料的石姓老人。第二天,稷山公安局将此当做“战绩”公布在其微博“平安稷山”上。后在博友的质疑下,删除了相关内容的微博,并关闭了官方微博所有内容的评论功能。(8月31日《新快报》)
   此事够蹊跷的。从“平安稷山”公布的材料可知,这位老人乃黄城县人,却跑到稷山县来复印上访材料,被稷山公安“稳控”后,又被芮城县公安局接返去了。此中玄机不得而知。但我从稷山公安将此当做“战绩”拿到微博上“邀功”这点还是寻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即三地在“稳控”这点上取得了共识,甚而达成了某种契约,譬如资源共享,互通信息,随时保持沟通联系,共同承担维稳经费等,一句话,就是要千方百计不让上访人员流出境外,进省或进京上访,确保一方稳定。
   暂不知稷山县是在怎样实行“稳控”策略的,但从上述细节中可知,该县的“稳控”工作真是做到家了。你想想看,一位外地老人来此复印上访材料,居然会被文印员偷偷地举报给当地公安,足见公安的“稳控”工作做得是何等的细致、扎实。在没确实证据之前,我不敢肯定地说,凡是当地所有文印店都接到了公安的指令:一旦发现有人复印上访材料,必须及时报告公安局,但不能排除有这种可能,否则无法解释,文印店为何要自断财路,做起不光彩的告密者?甚至不排除这种可能:举报有奖。
    果真如此,那真是太可怕了!上访人员不但不敢在本县复印材料,哪怕是去邻县复印,也一样难逃被“稳控”的命运。本来嘛,老人从黄县跑到稷山县去复印材料,本想借此逃过公安无处不在的监视耳目,谁知,哪怕他上天入地,一样逃不出公安的手掌心。据此可知,三地在“稳控”问题上真是下足了功夫,投足了资金,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战绩”。
   可遗憾的是,不管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怎样努力去“稳控”,事实上仍难达到真正的稳定目的,因为访民的实际问题并没得到解决。如这位老人,要是其反映的问题真的得到了解决,他还会大老远地跑到稷山县去复印60多份上访材料吗?如这样将他“稳控”了,送交给芮城县公安局,照样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公安通过到处布控,火车站,公交车站,出租车,饭店旅馆,加油站,甚至连文印店都成了稳控布防的重点,这样,只会更加激化访民和公安的矛盾,加剧社会动荡,甚至还会触犯网民的众怒,不信请看众多网民对此事件的炮轰。
   在维稳问题上,各地官员始终搞不懂一个浅显的道理,即社会稳定不是靠行政手段强行维护得来的,而是要靠通过制度改进,促进社会进步中获得的。对此,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曾讲过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他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要做的事情其实就两个事:一个是保持秩序,使一个社会有秩序;一个就是推进进步。但是秩序跟进步之间是有矛盾的。如果过分地强调秩序的话,社会的进步可能就会缓慢,或者不能进步,甚至倒退了。如果推进进步的话,可能会给秩序带来一定的危险,但是一个好的政府是能推进进步的,而不单单寻求秩序。如果一个社会仅仅寻求维持秩序的话,这个社会就会僵化、死亡。此观点也得到了已故宪政学家蔡定剑的首肯。
   稳定当然重要,但稳定不能压倒一切,也不能以牺牲一些人最基本的权利为代价。假如一个地方政府为了达到稳定目的,连公民复印材料的权利都要被剥夺,则这样的“稳控”不是老百姓需要的稳定,也背离了中央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在我看来,稷山县公安的“战绩”恰恰是“败绩”。如再不改弦更张,如此“稳控”,只会越控越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