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居民收入增速超CPI涨幅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随着各省区市半年报的全部公布,各省居民收入增长情况也随之“出炉”。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梳理和对比发现,上半年29个省区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10%,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8月3日中国经济网)
与每一次统计数据的发布均会遭致质疑一样,上述数据的公布也遭到了网友的炮轰。而且因为居民收入非比GDP,它事关公众的切身感受,无须政府作出解释,也无须公开统计样本,仅凭直觉就认定这一统计结果严重偏离实际。不管官员和统计人员如何坚信这一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反正我不信。
上半年,我的收入增长了还是没增长,自己最清楚。就以笔者所在的教育系统为例,前年初中小学教师因为实行了绩效工资改革,收入有所提高,但高中教师包括退休的高中教师、教研员及一般事业编制的教育工作者至今都未实行绩效工资,工资好多年没加了,哪来10%的增幅?相反,随着物价的节节攀高,居民对CPI涨幅的高企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压力感受尤其深刻。猪肉从7元涨到9元再涨到现在的14元,想吃肉,只好将一元钱掰成二份来用,内心的那一份肉痛,也只有普通居民能感受得到。
无视这种真实的感受,反而拿这种莫名其妙的统计数据来忽悠、愚弄居民,结果必然会造成三种恶果:
其一,败坏政府公信力。“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统计数据里!”这是一位网友在上述新闻后面的留言,集中表达了公众对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的极度不信任。有一位网友则一针见血地道破此中玄机:“理解理解这帮大爷吧,各省不这么报怎么保住官帽啊?”可见,国人对统计数据与官位的关系洞若观火,知道官员不虚报就升不了官,从而认定凡是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都是自欺欺人,就这样,政府的公信力在每一次统计数据的公布中一点一点地流失。
其二,干扰宏观决策,造成中央对未来经济走势的误判。今年中央将抑制通胀、让利于民确定为全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收到了一定实效,但效果并没有像上述公布的统计数据那么乐观,CPI涨幅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十分有限,扣除物价因素,很多地区的居民收入不增反降,因此说,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远未完成,下半年的工作还非常艰巨。在此背景下,各省市区在半年报中公布如此喜人的统计数据,就会给中央一个错觉,认为既然能保持居民有如此之高的收入,即使CPI涨幅维持在5上下也无关宏旨,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导致中央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的误判,削弱抑制通胀的力度。
其三,激发公众的怨气、怒气,加剧公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影响社会稳定。本来公众从“十二五规划”中看到了“民富”的希望(规划在确定的五大目标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指望在未来五年中能改变“国富民穷”的现状,实现“国强民富”,孰知,规划刚实施半年,居民收入就在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中“被增长”了那么多,实际情形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假如这就是规划中的“民富”愿景,他们宁愿不要。国人再一次被这八卦式的娱乐新闻刺痛了神经,不禁怒火中烧,纷纷将谴责的矛头对准政府,不信,请看众多网友跟帖。他们从中看到了“民富”希望的幻灭,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剩下的只有失望,牢骚和愤怒。
拜托,再不要公布这样的统计数据了,要公布也请在官府内部公布,权当是爷们在自娱自乐,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