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抓具体日志制度必成花架子工程

(2011-03-31 11:16:23)
标签:

杂谈

王学进:抓具体日志制度必成花架子工程

 

   有好戏可看了。从41日起,河南中牟县开始推行干部工作善抓具体日志(档案)制度,要求全县1039名科级以上干部都要记日志。为此,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印制了工作日志笔记本,科级以上干部每天至少要做成一件具体的事儿,否则就无事可记。331日《郑州晚报》)

   具体云云,就是做实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每名科级干部每天做一件实事,然后写成日记。此举旨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应该说初衷不错,在推行之初可能会收到不错效果,但为时一定不长,多则二三年,少则一年半载,就会不了了之。依我看,具体日志不但难以培养干部干实事的工作作风,反而会助长他们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衙门作风。

   说得这么肯定,我是有依据的。还记得肇始于1998年浙江嵊州市雅璜乡的《民情日记》吗?开始时,《民情日记》被认为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嵊州市到绍兴市,再到浙江全省,一次次被学习推广。机缘凑巧,我还为其摇旗呐喊、推波助澜过——为长篇报告文学《民情日记》写过书评(附于书后),可不久我就发现,无论是《民情日记》还是《星期三制度记录簿》《包村日记》,都难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命运,进入新世纪后,所有这些日记制度统统无疾而终了。

与中县设计的具体日志制度一样,凡是推行《民情日记》的地区,都制定了每月要完成的日记篇数、具体要求、考核标准,有的地区还成立了民情日记推广办公室乡镇在落实考核过程中,还要汇报、检查、评比,考核结果要跟干部个人的奖惩挂钩,不能说制度设计不严密,但结果无一例外,日记簿要不是成了推广者的“功劳簿”,就是成了干部的“作秀簿”,弄得干部群众两头不讨好。

为什么这样一桩好事这么快就办砸了呢?原因都是相通的,一是为应付考核,乡镇干部重做表面文章,很多干部白天不走村串户,晚上自日记或雇人抄袭,加重了他们负担,开始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二是继任领导不买前任领导的帐,所谓“一个领导一个筐,你的筐我不装,我的筐你不装”,你搞出来的经验,我深化完善,还是你的功劳,你们出风头,我们吃苦头犯得着吗三是形式主义的官场积弊太深,大小官员浸淫其中,都学会了应付考核检查的本事,而且都深知上级领导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行新规的目的旨在为自己捞取政绩,自己何苦为他人作嫁衣呢?

   《民情日记》由“热”变“冷”的结局在提醒中牟县,只要干部常把民生疾苦挂在心间,即使不记日记,一样能成为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反之即使记得再勤,也无济于事,同样,中牟县的干部们,如果切实抱着为民做实事的为官宗旨,即便不做具体日志功课,照样会苦干实干,否则,日志功课做得再认真,也只是停留在本本上,非但不能改变工作作风,反而会因无事找事成为扰民之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