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预算草案审议啥时才能动真格

(2011-03-08 10:12:12)
标签:

杂谈

王学进:预算草案审议啥时才能动真格

   按“两会”议程,38日是代表委员审议预算草案的日子,但一则来自当天《中国青年报》上的消息不禁让人再次对审议效果产生怀疑。报道称,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搜狐网联合访谈时说,拿到附有表格的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后感觉“比较粗糙,不太满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蒋洪则说,“我只知道这个数字和去年不一样了,数字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实质内容?我一无所知。”

   蒋洪是公认的财政专家,居然无法对预算草案报告作出解释,遑论其他代表委员了。该报道还透露了一则令人震撼的内幕消息:2010年,曾经有全国人大代表说,预算报告审议遭遇冷场,自己所在的小组审议讨论中,几乎没有代表就预算报告草案发表意见,报告放在很多代表的文件袋里,从来没有翻开过。这当然不能怪代表履职积极性不高,而是因为他们根本看不懂预算草案报告,看也是白看,干脆就不打开了。

  年年花开总相似,想不到时至今日,预算草案的审议仍然与往年一个样:徒有审议之表,并无审议之实。想当年,笔者以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连续十年参加地方“两会”时,每年都会遭遇这样的难题:看不懂预算草案,也压根不感兴趣。老实说,我履职十年,从没对预算草案发表过一点意见,也从未见有哪位代表或委员认真审议过预算草案,至于质疑、修改一类的意见就更甭提了。

此前我为自己和其他代表委员的“失职”归咎于不在行,缺乏财经方面的专业知识,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回事。按陈舒的说法,“不存在人大代表看不懂的问题,就是有关部门想不想让人大代表看懂。”对此,蒋洪先生解释为,目前递交给“两会”的是按照功能分类编制的预算草案报告,比较笼统,如果按照经济分类来编制,则具体多了,比如单位、部门平时开支的工资、奖金、福利、办公经费、业务费、招待费、差旅费、会务费等有多少,均能反映出来,尤其是公众普遍关心的三公消费支出均能一目了然。如此,代表委员才会对预算草案感兴趣,审议起来才会认真较真。

   那么,递交“两会”的预算草案报告干嘛不按经济分类来编制呢?我注意到,20075月财政部在下发的《关于编制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中明确提到,继续推进按经济分类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试点工作,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实用的项目支出预算标准体系,以进一步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为此,财政部预算司200711月下发了《2008年项目支出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试点软件使用说明》,详细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操作起来很方便。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郑州市财政局于08年也下达了《关于编制2009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的通知》要求对选定的16家试点单位按经济分类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将预算单位的维护机关运转支出按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等费用按照具体用途分为10来编制可见,从中央到地方,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草案的办法已经在一些部门试行了两年,蒋洪所说,“至今,这种分类方法在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编制中从没出现过”,并非事实

   代表委员审议预算草案报告是一项神圣的职责,也是“两会”最重要的议程之一,“代表从未翻开过预算草案报告”的怪象再不能延续下去了。要终止这种怪象,须财政部将试点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草案的部门报告递交“两会”,然后由会务组提前半月或一月交给代表委员,再在正式审议这天,组织代表委员用专题审议形式进行审议,在摸索出一套成功经验后,再要求凡是递交“两会”审议的预算草案报告均须按照经济分类编制,让那些存心不让人看懂的只按功能分类的预算草案报告就此退出“两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