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高层次人才子女优先进优质学校的规定动了谁的“奶酪”

(2010-10-29 10:57:15)
标签:

杂谈

王学进:高层次人才子女优先进优质学校的规定动了谁的“奶酪”

 

   1028日,北京海淀区发布《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子女优先进优质学校的规定:优先安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进入区属优质学校、幼儿园;建立国际学校,在部分中小学设立国际班或国际部,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1029日《新京报》)

   又是一记重磅炸弹!这两天各方媒体都聚焦在深圳人才奖励政策上,针对腾讯CEO马化腾坐拥293亿元身价,仍领取3100元住房补贴的消息炒得沸反盈天,紧接着又惊闻来自海淀区的上述消息,笔者不禁担心公众的神经还能经得起这样的强刺激否?其实,公众是被293亿与3100元的巨大反差遮蔽了视线,忽略了该奖励政策更核心的内容,即除了购房、租房补贴外,还有对于高层次人才子女可以任意挑选学校入学的措施。

  高层次子女何其幸运啊!就因为命运让其摊上了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就能理所当然享受到最好的优质教育,反过来,那些生在普通人家里的子女又是多么不幸啊!尽管他们的爸爸妈妈想方设法,削尖脑袋,也想将子女送到优质学校就读,可就因为他们是普通老百姓,就是办不到。本来嘛,优质学校包括幼儿园就那么几所,班级也就那么几个,班额也是固定的,如50个一个班,外来的高层次子女占去几个,就等于本地普通市民的子女少了几个名额,这分明是在抢别人饭碗里的“饭”,进一步加剧教育不公。

 我记得,早在深圳2008年出台这一政策时就有人指出,“教育是公共资源,把父母从事的优势行业作为子女就学的优惠条件,对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不公平。发展地方经济不能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诚哉斯言!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公平,因此也有人将其定义为公平教育,虽然在现阶段下尚不能真正做到公平教育,客观上仍存在城乡教育和校际教育之间的差别,作为政府有责任消除这些差别,而不能在事关谋划教育发展大计的《纲要》中明文规定,优先安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进入区属优质学校、幼儿园,这有违义务教育的精神。

   另外如建立国际学校,在部分中小学设立国际班或国际部,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这类规定也是不合理的。这涉及到教育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同一块蛋糕,在教育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切出其中一大块用于建设国际班或国际部,意味着用于改善和建设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的资金就少了一大块,这叫损不足补有余,普通市民肯定无法接受。

   此规定不仅背离教育公平的宗旨,而且还隐含着“血统论”的影子。让高层次子女进入优质学校还不够,还要在校内为他们设立国际班或国际部,意思就是他们是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是要把他们培养成顶尖级人才,然后送出国去的。试问,政府凭什么认定高层次爹妈生出的就一定是高层次子女?人家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凭哪点就肯定高层次子女就一定特别优秀?说穿了,该规定极其迂腐,完全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血统论思维主导下的产物。

   建议海淀区领导认真学学《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在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表述中,反复强调了教育公平。其中写道:“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两相对照,不难发现,海淀区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与《建议》精神相背离,应该重新修订。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29/01402137296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