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长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第一要务是“立人”

(2010-05-25 14:13:34)
标签:

杂谈

王学进:长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第一要务是“立人”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525日人民网)

   宏伟蓝图有了,接下来的问题是由谁来描绘,答案当然是栖息在长三角地区的千千万万人民。但以我对长三角人民的了解,对他们是否承担得起这一历史性任务仍不无疑虑。从人的总体素质来看,长三角的人也许优于其他地区的人,但也优不到哪里去。论官员的素质,长三角的腐败指数比起其他地区并不低;论执法者的素质,也不见得比其他地方的高,有去年发生在上海的“钓鱼执法”为证;论普通民众的素质,也不能说此地特好,自从南京出了“彭宇案”后,苏浙沪三地再没人敢扶起摔倒的老人了。

   列举某地人的素质不及另外地方人的素质很容易,就像列举某地人的素质好于另外地方人的素质很容易一样,这样比较本身意义不大,我想说的是,就目前国人的整体素质而言,离现代公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长三角人民也不例外。中国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谁也没见过,那么,20年后,长三角的现代化又会是什么样呢?这点,《规划》已经从八方面进行了勾勒,如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等,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不行,没有一支掌握现代技术的产业工人和具备公民素质的城乡居民也不行。

说白了,建设现代化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其他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因为人是建设现代化的主体,人一旦现代化了,就能改造落后的技术工艺,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现行体制,否则,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到了一群传统人的手中,也只能成为一堆废物和空架子。为什么有些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模式,甚至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制度,但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橘生淮南反成枳,道理就是那儿的人还没成为真正的现代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现代人呢?对此,人言言殊,并无定论。我的观点是:知法守法,平等待人;具有民主意识;文明礼貌,善良正直;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勇于创新,富有进取心;守时,注重办事效率;急公好义,乐于助人;具有公益精神;懂得妥协退让;富有同情心,善于体谅别人的难处和苦衷等。以此对照现实中的长三角人,差距是显见的。

   鲁迅先生曾有言,人立而凡事举。先生将立人看成是拯救中国的第一要务,此观点同样适用于建设现代化的今天。长三角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一要务仍然是“立人”。怎么“立”?第一,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建设一支廉政高效的干部队伍;第二,完善法治环境,加强普法教育;第三,推广基层民主建设的范围,由如今的农村、社区直选推广到乡镇甚至县区一级的民主选举;第四,壮大中产阶级,完成社会结构由宝塔形到橄榄形的转型;第五,给新长三角人以国民待遇,改善外来民工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让“二代民工”读得起书;第六,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鳏寡孤独者均有所养;第七,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第八,普及公民教育,开设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如此,则“立人”有望,长三角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指日可待。

http://news.sohu.com/20100525/n272321766.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