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垃圾车上的红玫瑰昭显的家教命题

(2009-06-04 18:18:14)
标签:

杂谈

王学进:垃圾车上红玫瑰昭显的家教命题

   因为穷,在浙江宁海做清洁工的一对来自甘肃的夫妇,舍不得一天4元钱的公交费,天天让8岁的女儿坐着垃圾车上下学,而懂事的女儿一点也没怪罪父母的意思。有一天穿着红衣服的女孩站在垃圾车上去上学,刚好被一位小学老师看到,她就用手机抓拍下来,然后放到网络上,称“被女孩的单纯平和感动”。此事经62日《青年时报》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反响,4日《时报》搜集了大量网友的留言评论,对此进行了后续报道。

   翻阅众多网友的留言,不外乎从自身或者从当今独生子女的相互攀比现象出发发表感想和评论,应该说,这些网论都抓住了这则新闻的核心要素。诚然,坐在垃圾车上的小女孩那种“单纯平和”的神态仿佛是夏日里的清凉剂,荡涤了人们的心灵,让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清醒和纯净。这实在是一则最好的教子素材,每一个家长包括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将其作为一则教育子女和学生怎样做人的活教材,说给他们听。

我反复琢磨过这位叫金巧莲的母亲的教子经,她如是说,“ 我经常对女儿讲,做人要知足,虽然你爸妈没有能力开车送你们上学,但起码还能让你们有书可读,有些孩子甚至连学都没得上。”觉得实在不算高论,全都是最平常的家常话,可为什么见效那么好呢?两个女儿(大女儿也是坐着垃圾车过来的)不但对父母“从没有过一句怨言”,而且成绩也特别优秀。这可是那些教育起孩子来满腹经纶,一套又一套的高知父母都难以做到的,但这对清洁工父母做到了。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奥妙呢?

有。这就要说到家教的有效性问题。很多家长并非不知道不能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而且说不定也会对孩子的攀比作风批评指责几句,但不管用,为什么?就因为家长自己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时时处处都热衷于攀比,跟有钱人家比吃、比穿、比出行时的车载工具,这样就自然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而金巧莲夫妇则并不以贫穷为羞耻,夫妻俩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是1600,他们不想跟任何人去攀比,只求靠辛勤的劳动养活全家,将一双女儿培养成才。一家四口蜗居在出租屋里,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妇唱夫随,夫妻和睦,女儿听话,其乐融融。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朴素无华地培养着孩子健全的人生观。

尤其值得人深思的是,身为底层人的金巧莲夫妇,他们当然指望将一双女儿培养成才,以此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但他们并没有像一般做爹娘的,一味督促孩子苦读苦学,而是首先从培养他们的志气、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入手,不为世俗眼光所动。报道说,有时候在路上,金巧莲也能碰上一些女儿的同学,个别同学也会用异样的眼光打量这独特的座驾此时,她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也问过女儿,这样会不会觉得很委屈,但两个女儿都说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好好读书。”多么有志气!这完全是一种底层人的志气,穷人的志气,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志气,何愁不成材?

这样的回答自然让做母亲的金巧莲备感欣慰,同时,也告诉普天下的父母一个相通的道理,人穷志不能短,做父母的一定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志气、志向的教育,孩子一旦从小确立了贫贱不能移的节气,就能做到像这位8岁的小女孩一样,站在妈妈的垃圾车上就像是站在阅兵车上,从大街上走过,红衣招展,一副睥睨众生的泰然之态。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9-06/04/content_206764.h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