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
全民免费医疗
的最大受惠者是谁
提出这一问题似乎有点不靠谱,当然是老百姓了,对此,5月17日《华商报》说得明白,
3月1日,在酝酿了一年之久后,《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如期推行。这项被媒体称为
“
开国内先河 ”
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让全体神木人民真正体会到了
“
看得起病 ”
的前所未有的实惠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的异见来自报道中的下列消息:
据了解,自从3月1日这一惠民政策实施以来,就出现了一个令政府
“
头痛 ”
的事情:该县的7所定点医院病床全部爆满
。
一位政府官员无奈地说: “
病床爆满现象是可以想
象
得到的。受到免费医疗的诱惑,有的患者是生病后非等到3月1日以后来看的;有的是多年看不起病的;还有的是小病非要住院看的……
”为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
开出的药方是:“
政策的推行没有顾及到公众的素质,目前当务之急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制度上设置强有力的约束,规范公众才是关键。
”依我看,最关键的是规范医生而非公众。此话怎讲?
将该项制度受梗阻的原因归结为公众素质不高有一定道理,但考之小病住院且痊愈后赖着不走的现象,根本原因还在医生。如医生诊断是小病无需住院,患者总不可能强行住院,如医生对痊愈者下达“逐客令”,患者哪敢赖着不走。出现这种情况,恐怕不是医生心太软,而是心有所愿吧?根据常理推断,患者越多,住院率越高,医院收入越可观,医生奖金也跟着水涨船高,医院和医生哪有不指望
病床爆满
的呢?按照现行医院考核制度,医生的处方收入与奖金系数是成正比的,这也是大处方现象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在不能证实神木县
7所定点医院
考核制度已经改革的前提下,我不能不基于“小人之心”做出上述推断。
对此,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
在接受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
时说,“
在免费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一种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的倾向,这种合谋会带来逆向选择,财政入不敷出,无法维系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
”所谓合谋,即是患者想小病大治、医生欲多得奖金,两者一拍即合。患者住院还需缴纳起付线以下的费用,如
县级医院为每人次400元,
医生则坐收免费医疗的渔利,他们乐得给要求住院的小病患者开绿灯。
我反复看了
《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
,找不到要求定点医院配合该项制度进行考核制度修改的条款,只是在
第二十七条
规定,对列举的6种违规行为,如
身份证件审查不严,将外籍人员列入全民免费医疗范围的
等,作出
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
情节严重的,取消定点资格
的规定。显然,对试行中出现的患者与医生合谋
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
的现象缺少警惕,更没有制定相关防范措施,故出现上述现象自是必然。
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其实这概念不很严格,须重新界定)新政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不管其成败如何,对这一创举本身我是十分欣赏的。现在,该新政在试行过程中正遭遇一系列难题,对此,人们且慢对其横加指责甚至讽刺冷落,而是应该为其诊断把脉,提出改进措施。笔者不才,想到的只有一层,即改革定点医院的考核制度,重新明确医院在该项医疗改革中的地位、性质、责任、义务及分成,严格规范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考核机制,不能让医生成为该项新政的最大受惠者,以杜绝医生与患者合谋
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
务的现象。
http://news.163.com/09/0517/03/59G3BV3D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