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核心期刊的神圣幻觉必须打破
近日,一名举报者给中国青年报发去电子邮件,声称“自从2004年起,《商场现代化》开始疯狂敛财,4年内版面费收入就以数千万元计”。但这样的好日子自从该刊从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中被划去后就结束了,以前是核心期刊时,收费标准是每个版面1200元,现在从核心期刊的序列中拿下来了,每个版面降到600元。一本学术刊物,仅仅因为封面上有无“全国中文核心期刊”8个字,境遇竟如此不同,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揭示了鲜为人知的“核心期刊”评选内幕。(4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对核心期刊曾经历过从迷信到幻灭的过程,4年前,中学首次推行正高职称评选,硬条件之一是:在核心期刊发表不少于二篇学科论文,本人别的条件都符合,就因为只有一篇论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核心期刊),别的论文发表在《语文天地》等不是核心期刊上,就失去了申报资格。虽然我不认为发表在《语文天地》上的论文质量就不如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的那篇,但既然评审条例这么规定,足见后者的权威勿庸置疑,我认了。
但去年经历的一事,让我开始怀疑核心期刊的公信力。一位曾经的同事告诉我,他的一位堂弟在申报当年的中高时,送审了两篇论文,其中发表在笔者参与编辑的市级教育杂志(系内部刊物)上的一篇在高评委上通过了,另外发表在一家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却被毙了,对此,他表示不解,我也是。论杂志档次,两者起码相差三级,按理说,既然鄙刊发表的能通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更不在话下,可结果怎么会颠倒了呢?可能的解释有二:一是编辑看走了眼,发表了一篇不合格的论文,二是该刊设有收取版面费的栏目,作者花钱买来的。从此后,笔者再不会高看核心期刊了。
而今看了上述报道,笔者彻底丧失了对核心期刊的迷信。原来核心期刊的评选不是政府行为,并不权威,也不是独家。报道称,除了北大版的《总览》外,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以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南京大学开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及中国社科院研制的《中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等,也都在做类似的评价。而之所以有这么多单位热衷于评选核心期刊,无非图的是一个利字。主编为了使自己的杂志能入选《总览》,不择手段向评委及《总览》等编辑公关,结局是谁公关得力谁得胜,而不完全取决于办刊的质量。如此,核心期刊哪能不徒有虚名?
可笑的是,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学术界,都极端迷信核心期刊,将是否在这上面发表论文当作职称评定的硬杠杠。这种只认刊物不认论文的“势利眼”不仅加剧了职称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而且助推了核心期刊评选中的不正之风,理应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觉。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4-27/034417693497.sh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