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的提案不合时宜
据3月13日《南方都市报》消息,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向两会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结合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反复权衡了该建议的利弊,同时也与几位要好的语文教师进行了交流,在承认该建议的诸多合理性后,最终还是认定:该建议行不通。
这不仅是说,小学增设繁体字教学会加重学生负担。这种负担不仅体现在学习汉字上,还体现在学习外语上。尤其是城市小学,英语课程已经从三年级提前到一年级了,小学生要同时学习两种形制结构截然不同的文字,其学习语言文字的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如再加入繁体字教学,无疑又增加了一门半外语,负担又会加重。委员们提出,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意思是不要求会写,能认读就行,但语文老师都知道,小学生学习汉字不能光凭认读,还要强化书写,认读与书写是一体的,都是正确认知汉字的必经之路。繁体字笔画多,书写繁琐,这样势必增加小学生认字的负担。
这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现行教育体制允不得小学生去学繁体字。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什么教育?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国家主义教育”,是“为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与赶超战略目标的现代教育”。钱理群先生在《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问题》一文中指出:“现代化逻辑渗透于整个教育,就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如重实用知识,轻普遍知识;重科技,轻人文;强调理性,压抑非理性;强调知识的积累,压抑知识的创新;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压抑心灵、智慧、能力的开发……”他还说,“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也是齿轮与螺丝钉,而且是国家机器与商业机器的双重齿轮与螺丝钉。”诚哉斯言。
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支配下,现行教育行为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隐藏着一种目标预设,学校所要培养的是国家需要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官员、技术职工和公务人员,而非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文化使者,二是效率至上,教育的任务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尽快将学生培养成才,所以应试教育就成了不二之选。有例为证,现在的中小学一般都取消了毛笔书法课,因为见效太慢。
由此可见,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学的建议与现行教育理念相悖,与时下的教育体制相抵触,难以实施。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笔名:日拱一卒
http://news.sina.com.cn/c/2008-03-13/0340151359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