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丁鱼”校车承载的民工子弟教育之重

(2007-12-28 14:55:03)
标签:

教育

 

王学进:“沙丁鱼”校车承载的民工子弟教育之重

   34个座位的校车,挤了118个孩子,车门边的一个小孩,挤得脸都变了形,这则来自杭州市良山学校的消息经12月27日《钱江晚报》报道后,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28日晚报刊发后续新闻,披露了这所民工子弟学校的苦衷:该校今年预计招收招700人,结果来了1700人,实招1000多,人多车少,致使出现上述问题。
   在此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谁都不愿意看见“沙丁鱼”校车,交警只能用处罚加以制止,学校只能靠整改来加以改进,但一千多名学生必须靠校车接送的现状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学校地处市郊,路途遥远,孩子必须得接送;受制于资金短缺,学校一时间购置不了那么多校车,保证学生一人一座暂时做不到;校舍有限,又不能实行寄宿制,只能每天接送,这样下去,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透过现象看本质,“沙丁鱼”校车的出现恰恰暴露了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真问题,即民工子弟入学面临的教育资源短缺导致学校超额招生。
    平心而论,浙江在保证流动儿童少年入学的工作是做得好的,据06年10月2日《浙江日报》报道,该省的流动儿童少年当年的入学率达到96%,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据了解,目前全省有267所民工子弟学校,招收了20余万民工子弟。浙江全省流动儿童少年达65万,除了20余万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外,其余43.5万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占全部在读生的67%。
   从上述数据看,解决民工子弟接受义务教育的“主渠道”是公立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只是“次渠道”,它对前者只起补充和辅助作用。就目前情形而论,其解决之道,除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观念,不应将民工子弟学校视为异己力量,从政策措施到资源配给等应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进一步规范其办学条件外,还应加大公立学校招收民工子弟入学的力度,充分挖掘潜力,降低招生门槛,吸引更多的民工子弟到公立学校就读。
   对此,原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侯靖方曾在建议2002年1月11日《中国教育报》撰文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尝试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乡结合部重新划分学区,考虑将一两所公办学校整体面向民工子女招生,加速民工子女教育属地化、城市教育一体化的进程。采取措施开通并强化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向当地公办学校转学的“绿色通道”,鼓励民工子女在民工子弟学校适应环境后尽早进入城市教育的“主渠道”,以促进城市教育一体化的尽早实现。此建议颇具前瞻性,很切合杭州市实际。
    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现象,民工子弟学校只是一种过渡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民工子女教育终将逐渐融入城市的教育体系,所谓的民工子弟学校也终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这一战略高度及早谋划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自觉担当起最终实现一体化教育这一历史使命。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7-12/28/content_732737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