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以德报怨:因为稀缺才格外珍贵
7月的一天,在宁波打工的四川籍外来工袁某骑车撞死了村民冯老汉,警方认定其负全责,随后,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警方刑事拘留。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的儿子冯善根本想要其支付高额的急救费、安葬费等,但当他走进袁某家时,眼前的景象令他犹豫了:家里连件像样的电器也没有,床上卧着病重的双亲,身患心脏病的妻子还要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将心比心受害者家属动了恻隐之心,照例可拿15万元的赔偿金,他与家人商量后只要了11500元作为象征性补偿,而且冯善根全家先后去江北区公安局和人民检察院替袁某求情,要求从轻处罚。(11月1日《浙江日报》)
“在我最黑暗的日子里,是你们让我懂得了人间处处有真情。”10月31日,当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作出依法从轻处罚的一审判决后,袁某动情地对冯善根发出如此感慨。冯善根和他的家人当得起这样的赞誉。尽管他们的家境同样贫寒,要作出这样自我牺牲的决定委实艰难,但经彻夜商议后,还是决定以德报怨:原谅袁某。就这样,他们挽救了袁某一家免遭覆顶之灾。
冯家的善心值得称道。人说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错,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真正形成过这种传统,有,那也是个例。譬如这样的例子,汉朝时,绍兴有个叫陈嚣的人,心善忠厚。他的邻居叫纪伯。有一天晚上,纪伯偷偷地把两家之间的篱笆拔起来,向陈嚣家那一边挪了一些,扩大自己家的土地面积。陈嚣发现后等纪伯不在时,把篱笆拔起向自己这边又移了一丈,使纪伯家的地更大了。纪伯看见后非常惭愧,将篱笆往自己家这边挪了一丈二尺,把多占的地全部归还给了陈嚣家。从此,两家人一直和睦相处。这是典型的以德报怨的例子,但极个别,形不成传统。
个中原因是,中国不是个宗教国度,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信奉的是孔子的说教: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好,我也就对你好。这与《马太福音》中的教义:当有人打你的右脸时,你应该把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截然不同。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人们都对基督教的教义十分推祟,故《威尼斯商人》第四幕出现的情景就容易理解:当安东尼奥面临着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以偿还夏洛克债务的命运时,他放弃了旧约中“以牙还牙”的逻辑,而遵循了新约中“以德报怨”的教诲。而在中国,人们信奉的是以牙还牙,血债血偿,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绝少有讲恕道的,说有以德报怨的传统,未免有往脸上贴金之嫌。
毋庸讳言,当此物质主义时代,以德报怨更成了一种十分稀缺的品质。故冯善根一家体现出来的此种美德就具有了更加动人的道德力量。此种美德还因为施予的对象是外来民工,更具有了另一层醒世意义。外来民工是弱势群体,每当与当地人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易受伤害。冯家本可利用其所处当地人的强势地位,对袁某及家人实施各种强硬措施,逼迫其赔偿所有经济损失,但他们没这么做,而是用人间大爱帮他们走出了“最黑暗的日子”。冯家的表现,为人们树立了怎么善待外来民工的好榜样。他们的表现,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什么叫以德报怨。要是大家都能向他们学习,不仅做到以德报德,而且做到以德报怨,何愁建不成和谐社会?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07-11/01/content_474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