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民工游泳池为什么会成为新鲜事?
8月7日《浙江日报》在一篇题为《发生在浦江清溪的新鲜事
外来民工有了自己的泳池》的新闻中报道,7月20日,浙江浦江县大畈乡清溪村投资13万元,建起了一座面积400多平方米的露天游泳池,解决了外来民工的洗澡、游泳难。报道称,每天早上6时到傍晚,这里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大批民工在这里洗澡、游泳。贵州小伙子王冬进说,这几天天热,他每天都要到游泳池游5次,很爽!
此刻我的感觉与王冬进一样地爽!我敢说,专为民工而建的游泳池,不要说浦江独家,浙江独家,全国都只此一家。浙江正遭遇多年不遇的高温,如我等办公人员一天不洗澡、不游泳都感到难受,何况一天到晚泡在汗水中的民工了。可实情是,最渴望洗澡、游泳的民工恰恰成了最难满足愿望的人群。有例为证:“6月21日夜11点半,南京新庄立交桥附近的景观灌木丛后面,一名从外地来宁靠收废品为生的年轻妇女,因连续几天没洗澡,难忍闷热桑拿天气,竟临街脱衣,带孩子一起洗澡,引起市民报警。”(7月3日新华网)8月2日钱塘江潮卷走30人、12人被淹死,杭州市水上治安分局局长赵一龙说,落水者大都是在附近工厂谋职的农民工,最近杭州天气比较热,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出租房洗澡,水费也比较高,于是很多人来到江边的浅水处洗澡。(8月3日《现代金报》)
人有羞耻心,如有地方洗澡,年轻妇女绝不会当街脱衣洗澡;民工并非不知钱江潮的厉害,但苦于无处游泳,才会冒死在钱塘江里游泳。遗憾的是,尽管民工洗澡难已成当下一大民生问题,但各地政府和单位组织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出台具体措施帮助民工解决这方面难题了,故浦江县出现的第一个民工游泳池才成了新鲜事。
试问它新鲜在哪里?新鲜在它给各级政府以这样的启示:解决好民工洗澡、游泳这类看似细小的民生问题,关系到的恰恰是一地经济的繁荣发展。报道中有一处细节值得注意:清溪村是远近闻名的“水晶加工村”,有来自贵州、云南等外地民工1500多人,高温季节来临,小山村出现一个新问题:一天工作下来,身上沾满汗水的外来民工找不到洗澡的地方,云南民工陈新宗与4个老乡到清溪打工,虽然钱赚得蛮多,但因洗不上澡,4个老乡走了3个,他自己也想走。没澡洗使民工“开溜”,这使得水晶加工户心里也急,水晶加工大户楼正理对村干部说:“解决民工洗澡难不是小事,弄不好,水晶加工村的牌子会倒掉的。”于是才有了民工游泳池的诞生,于是那3位民工又要回来了。
村干部从楼正理的话中悟出一个朴素的道理,即把解决民工的洗澡、游泳难当作民生问题来重视,来解决,就能留住外来民工,就能保证生产力,“水晶加工村”的牌子才会越来越响亮,村民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同样道理,各级政府官员也应该深入了解在城市劳作的民工生活,体察他们的艰辛,洞悉他们的愿望,切不可把解决民工洗澡、游泳难这类民生问题视为有成本无效益的事,以为只要把广场建设好了,把旧城改造完了,多建高楼大厦,多搞些亮化工程,就拥有了升迁的政绩资本,殊不知,这些显眼的政绩恰恰来自民工的辛勤劳动,城市建设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民工的劳动,正是他们的挥汗如雨才换来城市的繁花似锦。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酷暑季节解决民工的洗澡难与寒冬时节解决民工的越冬难,其实不仅仅是人文关怀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根本问题,对此,那3位云南民工的去留问题已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请各级官员三思。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身份:副主编)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7/08/07/0086744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