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民工子弟中考作弊的警示意义
宁波市镇海区在6月18日小学升初中的统考中,一位就读骆驼务实学校(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作弊了。当时在语文考试中,这名学生借上厕所之际,将一张大人做好的试卷偷偷带入考场,被监考老师发现,上报了区教育局。据知情人介绍,该生平时成绩很好,在前一次模拟考试中,其考分是学校的第二名。(6月21日《现代金报》)
优秀生作弊令人惋惜更令人深思,探究其作弊原因,很简单,正如知情人所说,“其实他没必要偷考,他(作弊)是为了上一所好学校。”大凡对民工子弟求学现状有所知的人,都清楚,民工子弟要想升入一所好点的公办初中就读有多么不易。一位校长给记者算了笔账,镇海区6所民办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加上公办的3家,一共9家外来子弟学校。“一年小学毕业生有2000名,而当地的中学给外来子弟开的班级只有七个,按每班50多人算,有1000多名学生无法容纳。”纠正一下,按此计算,实际应招收350位民工子弟,绝大部分无缘就读当地的公办初中。
这还是乐观的估算。据悉,务实学校在镇海9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当中,升学成绩一直以来都名列前茅。“每年有20多人可以升到当地公办学校,已经连续三年争到了第一。”据此推算,其他几所民工子弟学校大约只有十几位甚至几位学生升入初中,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升初中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在此严峻的小升初考试中,出现优秀生作弊的事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在学校成绩排名第二的学生尚且想通过作弊争得一个初中名额,其他学生又如何经受着升学压力带来的精神焦虑可想而知。众所周知,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一般城市学生来说,小升初的考试根本算不了什么事,这只不过是过关考试,不存在升学压力,大家都有得读,根本不存在优秀生作弊的可能。这样的事只可能发生在民工子弟学校。成绩越是优秀的民工子弟,其本人和家长指望其入读公办初中的愿望越是强烈,因为他们把改变打工者命运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孩子的培养和出息上了。对此,我们要报以足够的同情和理解,并希望当地教育部门对该生从轻发落。
此次事件从一个侧面警示人们,全面实行义务教育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各地政府在总结汇报义务教育入学率时,总爱用99%或100%来形容完成情况,似乎义务教育在当地已经不成问题了。其实,这中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盲区,即外来民工子弟的入学率不算在内。而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年满6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宁波现有外来民工300万,根据2004年有10.8万外来民工子弟入学情况分析(9月2日《宁波日报》),现在约有20来万民工子弟。如何将这部分人的入学问题纳入当地的义务教育计划范围内予以通盘考虑,保证让他们接受义务教育,事关当地政府对义务教育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也是对政府智慧、勇气和责任心的一次鉴定和考验。
在刚刚结束的宁波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钱亚鸿提交了
“关于民工子弟享受我市义务教育的建议”的提案,认为民工子弟接受的教育与城里孩子受到的教育差距很大,就算在很正规的民工子弟学校,其校舍、场地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也非常差,更别说一些条件较差的民工子弟学校,只有几间房屋、几个临时的教师,只能教那些孩子们认认字而已。为此,她建议,对已有的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梳理,纳入各区教育部门的管理范围,按全日公办学校办学要求改善校宿,充入师资力量,纳入教育质量考评体系。
钱委员的建议提出了义务教育的一个新的命题,即义务教育不能排除外来民工子弟,各地政府应当把解决民工子弟的入学问题纳入当地的义务教育计划之内,想方设法像解决当地学生的入学问题那样解决民工子弟的入学难,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如此,优秀民工子弟中考作弊之类的悲剧就能得到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