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爱情诗文成高考必背篇章的价值导向

(2007-03-15 14:02:56)

王学进:爱情诗文成高考必背篇章的价值导向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已经编写完毕。其中语文新增了7篇古诗文,三篇为爱情题材,要求学生会默写背诵。三篇爱情题材的选文分列三种文体,即古诗《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宋词《鹊桥仙》(作者秦观),元曲《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王实甫)。自此以后,在北京,描写爱情的诗文不再是高考的禁忌。(3月15日《北京晨报》)
   从爱情诗文进教材到高考考爱情题材是一次进步。早在2004年下半学期开始,上海市在开学使用的语文实验教材中,首次设立了“爱情单元”———“爱情如歌”,收录了舒婷的《致橡树》、普希金的《致凯恩》等7篇爱情诗文,上海50所中学初三学生开始在课堂上大大方方地学“爱情”了。此举堪称是一次破冰之旅,赢来一片喝彩声。遗憾的是,虽然有上海开风气之先,但各地响应者寥寥,大有孤掌难鸣之意。可见,爱情题材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禁区并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此番北京市将三则爱情诗文列为考试篇目,可谓南北遥相呼应,期待由此形成的思想解放之风能吹遍大江南北。
    如说高考是整个中学教学的指挥棒的话,那么《考试说明》则是高考的指挥棒,它不仅确定所考科目的命题原则、难度系数及考试范围,甚至把要考的具体篇目、知识点甚至去年的样题都一一标明列出,指导教师简直是把其当作“金科玉律”来细细学习、认真贯彻的,一点都不敢疏忽大意。笔者教过多年的高三,对此体会尤深。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此举等于在“法定意义上”给教学“爱情”一个正当的名分,教师自此后大可不必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去教“爱情”了。
   较之《考试说明》中的其他规定,笔者发现,对三篇爱情课文的考试要求规定得特别严格明确,规定要会默写背诵,这中间有深意在。当然这与三篇诗文极高的艺术造诣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文本本身体现出来的情爱趣味和价值观对中学生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有关。就以秦观的《鹊桥仙》来说,词的原文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的最后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可谓千古名句。让学生牢记这样的格言警句,当会受益终生。
  通过中学教学的特殊手段,要求学生会默写背诵这样的名篇名句,其实就是在给情窦初开的中学生以正面的、积极的情感熏陶,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忠贞不渝、健康高尚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以此来对抗和消解流行于当今社会的“煽情”“滥情”“一夜情”等等消极颓废的情色现象。这等于说,当学生尚未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情色现象完全迷惑之前,先给他们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为他们准备了解毒剂,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保护作用。
   笔者由此想到,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要是不仅仅局限于如何指挥应试教育,譬如要掌握哪些多音字的读音,要辨别哪些句子犯了哪种语病等,而是用来指挥如何进行人文教育,就像北京市那样将爱情诗文列为高考内容,那感情好!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news.163.com/07/0315/06/39JU79EV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