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草根奖”(浙江评论)
浙江德清县有众多色彩纷呈的民间评奖,人称“草根奖”。设奖者并非大款,而是农民、退休老人、残疾人、下岗职工、民警和个体户,他们手头并不宽裕。无论是颁奖者,还是受奖者,都是平凡的百姓。当然,颁奖场地大多也是因陋就简,奖金也不算丰厚。据悉,在德清县能叫得出名的“草根奖”有:“拥军奖”、“孝敬父母奖”、“环保奖”、“见义勇为奖”、“残疾学子励志奖”、“交通安全奖”、“外来人员风尚奖”等,而且还成立了县民间设奖协会。据县文明办同志预计,到明年很有可能超过20个奖项。(11月14日《浙江日报》)
我真佩服设奖者的道德勇气!难道他们不知道设立某某奖项原是钱多得无处花的富翁的专利?你一个农民、退休老人、残疾人甚至下岗职工,自保不暇,哪来的钱去奖励别人。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就拿设立“残疾学子励志奖的钱立玲来说,她是个下岗女工,月收入只够糊口,但她立志于帮扶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上大学,自己出资设立了这个奖项。要问其这么做的理由,她说:“设了一个奖,就有一个吸引社会视线的热点,等于有了一根旗杆,可以汇拢许多人为残疾人行善。”
此话说得多好!考之三合乡农民刘志国出资一万元设立“拥军奖”,退休工人朱天荣拿出微薄的退休金设立“天荣环保奖”等,动机都是那么朴素,但又是那么崇高。就像钱立玲想在村里树起一根旗杆一样,刘志国只是希望军人多立功,为家乡人争光,朱天荣只是为“唤起全民环保意识”,卑之无甚高论。曾经有人诘问,如他们这样的平民百姓,何德何能,且都是穷光蛋,安敢自设奖项?这正是他们的不平常之处。他们设奖的勇气来自哪里?就来自“他们都有热心公益、行善助人的记录,有不错的口碑”,就来自他们设奖的高尚宗旨:“他们总想做点好事,但前行中犹感不足,于是试图以人格的力量向社会发出呼唤,呼唤多一些人携手共进。”正如钱立玲所说:“有人品,有爱心,善良正直,你就有资格!”
这就是说,他们不满足于以自己的善举去感化少部分人,而是希望通过设奖和评奖去吸引公众关注的目光,造成更大的社会效应,期望通过道德评估和道德褒奖,营造一种推行社会和谐的效应。设立“草根奖”的底气就在这里。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现代公民的影子,他们有道德理想,有自己确定的价值观,敢于担当,不敢于平凡。他们已经自觉地担当起了价值重建的责任,并且正以自己的非凡实践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建设和谐社会就需要他们这样的人。为此,我希望有更多的“草根奖”在起到“再使风俗淳”的作用的同时,能成为引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6/11/14/007987125.shtml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5066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6/11/14/0079871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