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怎能以分班给“捐资生”贴标签?

(2006-10-20 11:45:54)
王学进:怎能以分班给“捐资生”贴标签?
   近日,武汉外国语学校对初一新生进行了“二次分班”,学校将原本随机分配的10个班重新分为正式录取的学生和通过捐资进校的学生各5个班。二次分班后,2、5、7、8、9班全部为正常考入的学生班级,而1、3、4、6、10班则成为“捐资生”班。此做法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强烈反应。(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分快慢班,但仍有一些学校变着花样在分快慢班,武外上述做法其实就是变相分快慢班之一种。义务教育阶段为什么不能分快慢班?其一因为该学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大,成绩随时在发生分化,故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区分为优等生和差生不妥,其二,分班必然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而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将极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早在2003年5月,武汉市教育局就出台了当年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工作方案,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后,学校不能举行任何名义的摸底考试,不能分快慢班,更不能收取所谓的“编班费”。未经该市教育局批准,不得试办任何名义的“实验班”。(2003年5月23日《楚天都市报》)
   不论学校分快慢班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说什么因材施教啊,分类推进啊,分班后仍严格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实行教学啦等等,权衡利弊,总归是弊大于利。我记得,2001年1月5日《长江日报》就此前报道过武汉校园存在“四合院现象”后搜集到的一组统计数据,据该报“新闻热线”统计,当年涉及学校分班问题的电话投诉,占教育问题投诉的30%。尤其在9月开学后的大半个月,整个热线80%的来电都与分班有关。有家长说,孩子就一次考试不好便被分到差班,要进好班得交钱;有的家长说,因为被分到慢班,孩子不愿意上学了。来自医院的反馈更令人吃惊!武大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王高华向记者反映,来该科就诊的中学生,1/3是直接或间接由“分班”引发心理疾患的。他们多表现为自闭、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有内疚情绪,有的对老师、学校充满敌意。
  这还是就分数高低分快慢班给学生造成的伤害而论,如按武外上述的分法——“捐资生”5班,正常班5班,其给学生造成的人格歧视和心灵伤害更甚于此。学生考不到学校划定的招生标准分数线只能花钱买读名校的名额,这事实上构成了买卖双方的一种契约关系,作为买方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总希望校方不要公开他们“捐资生”的身份,希望保存这层私密性从而达到保护自尊的目的,这将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校方应该尊重这种私密性也就是个人隐私吧!可武外却将所有“捐资生”都集中到几个班级里,这不等于公开了他们的身份,堂而皇之地以班级名义给他们贴上了低人一等的标签吗?就“捐资生”而言,那是一桩多么不光彩没脸面的事啊!这可比因为分数低进慢班更难堪!他们遭遇的可是双重羞辱,智能的和身份的。这才会有这样的情景出现:就在分班后的第二天,一位姓朱的母亲接到女儿哭着打来的电话,“妈妈,我们寝室一个分到优班的同学掐我的脖子,让我以后每天给她打洗脚水。”
   说千道万,分班教育图的只是应试成绩,而有教无类的教育则立足于“培养完全人格”(蔡元培语),孰轻孰重,请武外的领导教师掂量。
http://www.hnby.com.cn/xwzx/gn/t20061020_698379.htm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686506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