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王学进:行善原来可以如此执着
(2006-08-29 15:19:57)
王学进:行善原来可以如此执着
两年前,从河南焦作来宁波打工的陈秋风、原素明夫妇原本过着幸福的日子,自前不久妻子被查出患上白血病后,一家人便坠入了不幸的深渊。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热心的单位、同事纷纷伸出援手。更有一对素不相识的老夫妻,每天凌晨5点半把一锅熬好的蜂胶送到宁波槐树公园的石凳上,让丈夫陈秋风送往医院病房。28日凌晨5点,当记者随陈秋风赶到槐树公园后,一口黑色的小铝锅照例静静地躺在公交车站后面槐树公园的石凳上,两位老人则不见。陈哽咽着说:“以往每一天大伯和大妈都在,今天他们可能看到我们一起过来,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做的好事,把蜂胶留下故意避开了。我们在宁波举目无亲,从8月5日住院第二天开始,每天清晨我都来这里取蜂胶,大伯大妈也从来没间断,每天鼓励我要振作,要给妻子信心……”(8月29日《钱江晚报》)
自上午看到这则新闻,我一直被这对不知名的老夫妻感动着。自5日算起,至今已经过去了24个凌晨,这对老夫妻一直为素不相识的陈秋风夫妇做着同一件事:每天凌晨3点开始熬蜂胶,5点30分送到目的地,同一样补品,同是一口黑色的小铝锅,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句嘱咐:“小陈,明天一定要记得来,我们风雨无阻!”而且还是同一种行善方式:匿名。至今我们还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什么身份。
凡是对享有“爱心城市”之美称的宁波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以“顺其自然”为代表的一大批隐名埋姓的慈善家的出现,而今的宁波已经形成了匿名捐助的优良传统,故我对这对老夫妻匿名行善的举动并不感到惊奇,我所惊叹的是行善原来可以如此执着!他们也许拿不出很多的钱一次性资助陈秋风夫妇,就选择了这种细水长流式的长久行善方式,这点尤其可贵。对于有钱的人来说,出于同情,对落难的同胞一次性捐多少钱并不难,难的是持久的用同一种方式风雨无阻地帮助有难的人,而且受助的还是素不相识的外来民工。这种不是源于一时冲动的善心好意,而是抱着非要救人救到底的坚强决心施行善举的人,是彻头彻尾的善人,大好人。
像这对老夫妻那样的执着的施爱方式给人的最大启示就是:行善并非有钱人的专利,也并非一定得把行善与捐款等同起来,只要心存善念,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或者像这对老夫妻那样,拥有一技之长——用文火熬蜂胶的耐心和技巧,照样能成就感人肺腑的善举。
既然名为槐树公园总该有槐树吧,那么就让槐树来见证发生在其树荫下的石凳上这难忘的一幕:在宁波这座“爱心城市”里,有一对老夫妻在此演绎了另一种行善方式——“小陈,明天一定要记得来,我们风雨无阻!”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6/08/29/007837438.shtml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身份:副主编)
邮编:312000
电话:0575-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笔名:陌上青 山阴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