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家川县16岁的初中生杨某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一案,在当事人律师努力和网友强烈关注下,当地已经决定撤销刑事案件,改为行政拘留7日后,杨某已于今晨获释。目前网上仍然继续关注张家川县委书记被审计,和张家川县公安局长被曝曾向上级送钱5万元。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个似乎被忽略的问题:我们应不应该鼓励学生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应不应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应不应该让孩子们学习和掌握对父母、对老师、对已有的答案和知识体系,乃至对权威、对公权力的质疑和“说不”的能力。
早在2007年,我就在《是谁偷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一文中提出,“变听话顺从教育为说“不”的教育,为培养怀疑精神的教育,为培养自尊、自立和自信心的教育,变成“材”的教育为做人的教育,应是我们观念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后来又在《中国青少年为啥没有想象力》一文中,我又重申了这个观点。
中国青少年之所以缺乏想象力、创造力,除了中国传统的“成材”而不是“成人”的教育观念,以及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产生或选择的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更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里,在专制制度下,人们趋利避害的选择。
在家长那里,教育孩子养成听话的习惯,有着比较复杂的动机,比如作为自我保护的生存术,出于趋利避害的现实计较,等等。以至于“少说话,慢开口,遇到问题绕道走”成为一种生存格言,“睁只眼闭只眼”成为一种生存策略。而统治者推广张扬这种文化传统,则是出于社会安定,政权稳固的考虑。
从一个新的生命伴随着那声初啼来到人间,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好孩子,什么是好孩子呢?很简单,听话就是好孩子,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对父母和老师的训导、教诲和要求只许说是,不准说不,只能顺从、遵从和信从,不能拒绝、怀疑和反对,顺就是孝,逆就是忤。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不管你有没有道理,没说之前就先已经错了。学校里选班干部、评好学生,“听老师的话”是最起码的条件,否则,老师那里绝对通不过。
但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种对孩子的“听话、顺从”教育,却带来了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从根子上扼杀了人的创造力。这是因为,能够说“不”和敢于说“不”,不仅是一个人独立、尊严和自信的体现,更是一种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这种精神主张人应当面对现实不断提出问题,从问题出发,对前人进行质疑,以探求出能够经受更多怀疑、更多混乱考验的原则。通俗一点说,就是要求人们对于任何事情,对于已经决定了的,或者是常规的、习惯的、多数人遵奉的东西,都敢于问一声“为什么”,以促使我们的思想不断地趋向真理。
无数的事例都告诉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能否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往往是一个先决性的问题。可以说,敢于对权威、对传统理论、对已有的结论、定论和规范进行质疑,对人们习惯的事物质疑和说“不”,是一切创新、创造活动的前提。
中国并不缺乏“自主研发”的实力与人才,缺乏的是“创新”能力,虽然国家屡屡投入巨资力促自主创新,然而,人的创造力是无法通过激励机制来促进的,它与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而人的思维方式是在其受教育的过程中即已形成。如果从孩子一出生就进行“听话”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这时候再提出创新就为时太晚了。幼儿、小学和中学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中学毕业再想改变其思维方式将会极其困难。
西方教育与我们的根本不同在于:它从小学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一位美国小学校长这样说:“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科学观而不是技术……经过教育,他们(指学生——笔者注)应对世界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他们应该会提出问题,而不只是接受。”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知识的多寡,更主要地取决于创造能力、道德健全和人格独立的程度。变听话顺从教育为说“不”的教育,为培养怀疑精神的教育,为培养自尊、自立和自信心的教育,变成“材”的教育为做人的教育,应是我们观念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