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承民:阳春白雪许知远和下里巴人韩寒(转)

(2011-07-02 12:20:04)
标签:

韩寒

法国

许知远

庸众的胜利

下里巴人

杂谈

分类: 友情转载

当许知远穿着拖鞋溜达在燕园的角角落落,中学生韩寒刚刚发表了他处女作,后来又获得“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当许知远穿上黑袍,接受中国第一学府的学士学位,韩寒面对功课红灯高照,决定退学。当许知远出版第一本散文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时,韩寒的《三重门》已被他的同龄人人手一册,使之成为第一畅销书已有一年。许知远当记者,当主笔,当专栏作家,遐名知识阶层。韩寒除了继续写小说,又成赛车名手,他那独一无二的《独唱团》出笼抢手,夭折尤荣。他的博客不仅使他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也赢得了成千上万的粉丝。以点击数计,他的博客在全球名列前茅。

韩寒稚气英俊,眉清目秀,总是带着腼腆甜蜜的微笑,江南帅哥的容貌。许知远潇洒不羁,似乎不拘小节,又故作深沉,青年才子的形象。

许知远毕业于名校理科,又擅长文字,读万卷书,做媒体人,知识结构全面,英语交流阅读自如,是千万学子及其家长所称道的榜样。

韩寒迫于七门功课不及格,决心孤注一掷,另辟蹊径,退学以写作为生。写作赛车唱歌,风流倜傥。饱受悬梁刺股之苦的同窗为之欢呼,望子成龙的家长视为歪道。

韩寒无论有什么举动,赛车夺冠撞车,交女友得千斤,都是网上的大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许知远斜跨中国游,去剑桥研学,只有一小撮他的朋友读者知晓关注。韩寒在赛车道上潇洒奔驰,许知远在单向街上独自行走。

作为年轻人,两人都叛逆。韩寒挑战神圣的苦读、考试、白领的成才之道,既是因为他具有别人没有的写作天资,也是由于被红灯逼上梁山。许知远同样讨厌题海、强记、苦读、考试,但他的天资使得他无需与之彻底决裂。他俩都对社会现状关切,都针砭时弊,韩寒常常针对一具体事例判析,许知远则喜欢对一现象议论。他们的文章里没有催人泪下的煽情,行云流水的写意,也少有慷慨激昂的抨击。许知远的忧思和韩寒的调侃,都耐人寻绎。韩寒的分析往往一针见血,许知远的论述则常常鞭辟入里。两人都有超人的观察力,韩寒会从你不在意的视角去观察,对网络热议之事或社会司空见惯之状,捅破没人注意的窗户纸。许知远则能透过表象去观察,使你看到裹在世态里的阴暗,光泽,丑恶和希望。许知远纵横历史,放眼世界,韩寒就事论事,着眼当下。许知远三思而论,韩寒凭他直觉。许知远无疑看透了事物的本质,但谁能说韩寒没有,他也许只是不想挑破那层皮,而在这张皮上挑刺取乐。

许知远文章里常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我熟悉和不熟悉的古今中外大师文人作家学者的名字和他们的语言文字,箴句格言;从文到理,由浅及深的各种知识和博闻;谈天说地中透出的哲理;隽永的文字中流露出闪光的智慧,发出令人发省的拷问。有时这些信息和引文,类比和推理也会眩目耀眼,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他从腰缠万贯的富翁的眼里看出贫乏,从歌舞升平的欢庆场景中看出危机,从慷慨激昂中看出虚弱,从满腹经纶里看出弱智,从懒散中看出自由,从快乐中看出不幸福。他的联想,拷问,赞叹,忧伤,焦虑,困惑,使你沉思,令你感慨,也让人无奈。他在据引论问中给人一杯的浓醇的咖啡,暖身醒脑。 

韩寒的文章用词通俗流畅,运用得恰到好处,通篇是他个人的语言,别具一格,狡猾,幽默和机智跃然纸上。他用小学的算术算出公路广告牌密度的荒谬。他道出“钓鱼事件”中被钓的是珍稀的好人。他赛车中悟出中国的国防是防老百姓的。稍许泛黄的比喻犹如增添食欲的调味剂,时而玩弄的文字游戏好比配合情节的插曲。他对要脸皮的手下留情,对不要脸皮的才杀得淋漓尽致。他的调侃,戏谑,嘲讽,逗乐,洒脱,让人兴奋,让人畅快,也令人心痛。他在嬉笑怒骂中给人一杯冰镇的饮料,沁你肺腑。

两人的文字都体现出真实,极少矫揉造作,没有虚张声势,更没有附庸风雅或刻意迎合。他们都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为他们呼喊,为他们担忧。

读许知远的文字,我时常将有些好文章打印下来,躺在沙发上,细细品味,嚼来回味悠长。

读韩寒的文字,我见网上有他的新贴,立即点击,先睹为快,读来痛快舒畅。

我喜欢许知远的深刻,深刻中不乏机智。我欣赏韩寒的机智,机智中也隐含着深刻。当然我更赞赏他们共有的良知和勇气。

许知远的《庸众的胜利》掀起了一点波澜,韩寒的有些粉丝说他出于嫉妒,对他大肆攻击。其实与其说他是在评论韩寒,不如说他是在评论一种社会状态。韩寒本人的反应倒是恰到好处,前不久还在大战风车,对此只是淡淡几句带过。我想他对许不无好感,就像许也对他绝无恶意,正如许自己说的“我个人是很喜欢韩寒的”。他后来甚至说过“以至于我们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是那些最成功地拒绝了正规教育的人”。事实上许知远早期的个别文章里也可找到韩寒的影子。许知远在《庸众的胜利》中讲的确实引人发省,但有一点他忽视了,在任何一个国家,精英总是少数,不说精英并非总有真知灼见,成功需要大众的认同。在西方民主国家,一个政治家的成功,首先要能把他的执政理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选民,尤其是徘徊于你和政敌之间的那部分选民,有时甚至还得迎合“庸众”。而且许知远也应该清楚他的许多文章只能在外媒上发表。

也许可以说许知远写的是阳春白雪,而韩寒聊的是下里巴人,也许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许知远的阳春白雪并非象牙之塔更不深奥晦涩,韩寒的下里巴人绝非市井谈资毫不庸俗浅薄。在这个“耻”“荣”难分,也常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和谐”社会,多的是曲言阿世的帮闲,花好月圆的捧场,无关痛痒的牢骚,理直气壮的忽悠,道听途说的八卦,无病呻吟的矫情,少的就是阳春白雪的真经和下里巴人的常识。

我们需要帕瓦罗蒂,我们也需要邓丽君。我们需要肖邦,贝多芬,我们也需要麦克杰克森。我们需要红楼梦,莎士比亚,也需要水浒,张恨水。我们爱吃北京烤鸭,法国蜗牛,也爱吃没有地沟油和苏丹红的大饼油条咸鸭蛋。对大多数人来讲,没有地沟油和苏丹红的大饼油条咸鸭蛋比正宗的北京烤鸭和法国蜗牛更重要,特别是这些正宗的烤鸭蜗牛有时还不能名正言顺地端上宴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