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华表的由来

(2010-12-08 08:26:41)
标签:

转载

这个故事好,很确切,我摘走了,谢谢
原文地址:华表的由来作者:静石

    小时候看《民间文学》,看到过一个传说,没在网上搜,也不知有没有,反正不是我的原创,只是复述一下。

 

    骁勇而又聪明的酋长深得部落众人的爱戴,酋长带领大家出去狩猎,十有八九都能满载而归,全体部众因而衣食无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羚羊大迁徙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出去狩猎一次,都够全体部族安然度过漫长的食物匮乏的旱季。今年由于初夏的雷电引起了林火,把平时藏身的树林烧光了,酋长决定把猎区转移到驻地另一边的山里,在山谷里打个伏击战。制定计划的时候,一个部众提出异议:那条山谷西边的山坡较缓,恐怕羚羊群会从那里突围而去。酋长胸有成竹地一挥手:“那条山梁后面是一条深沟,羊群逃不掉的。”

    狩猎开始了。羊群果然从较缓的山坡上逃逸而去,酋长率领众人随后追击,想把羊群逼到崖边全歼。

    羊群在死亡的威胁之下,采取了极端的逃命方式:头羊率先从崖上跳下深沟,羊群没有犹豫,都跟着跳下去了,沟很深,但雨季积下的水刚刚干涸,松软的泥地给了羚羊们很好的缓冲,除了小部分摔死摔伤之外,绝大多数羚羊都逃掉了,而深沟阻挡了猎手们追逐的脚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群的羚羊绝尘而去。

    追悔不已的酋长砍下一棵树,抗回部落,把它竖在自己茅屋的门口,又把这次失败的经过刻在上面,作为对自己刚愎自用的警诫。他把这块木头命名为“谤木”,通令全族的人,不论谁对他的处理事务有异议,都可以刻在上面来提醒他。

   最初,木头上很快刻满了字体,酋长又竖起了第二根谤木。随着时日流逝,新增的字迹越来越少,酋长在众人的批评和建议下,处理族中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强,他的部落渐渐强大起来,归并了附近几个部落,组成了一个国家。

    国王的宫殿落成的时候,酋长——也就是现在的国王——已经年老,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新一代继任者去处理,他特地命人把那两棵谤木从茅屋前搬来,继续竖立在宫殿的门外,提醒年轻的国王从善如流执政为民。

    新的国王老了,更新的国王即位,卫兵在门口把守着,闲杂人等早已不能靠近谤木,大家也早已忘记了谤木的作用。当更加宏伟巍峨的新宫建成之后,大臣觉得这两块被人胡写乱画了很多字的烂木头放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前实在有碍观瞻,就扔掉了谤木,用汉白玉精心雕刻了两根柱子,在门口竖立起来,严禁屁民在上面胡写乱画,并更名为“华表”。

 

    刘哥的文章《用常识照彻黑暗》说到美国的民主常识,非常好。我觉得民主就是一种常识,只是后来变异了。美国宪法体现的民主意识,不是新玩意儿,而是一种本源的回归。美国人竖起来的不是汉白玉的华表,而是那根烂木头。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把烂木头重新捡回来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