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呼吸

(2010-11-01 23:25:48)
标签:

西藏

呼吸

阿司匹林

大气层

二氧化碳

健康

分类: 散文

                                         说呼吸

                                                                刘亚伟

    人的身体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的方式,有呼吸、喝水、吃饭、排泄,等等。我们感到口渴,感到饥饿,感到肚胀,这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该喝水了,该进食了,该排泄了。感到冷热,我们增减衣物;感到困乏,我们适时休息。提醒人别忘记呼吸的信号应该是憋闷,可是除非遇上特殊情况,我们平时很少接到这种信号。

    一呼一吸之间,是生命的存在。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人可以几日不食不眠,但不可以几分钟不呼吸。这是最普通不过的常识,人人都知道。也许正因为太普通太常见,反而很少有人对呼吸特别关注。

    对于饮食、衣物、居所这类事情,人类孜孜以求,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以至于形成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家居文化、建筑文化,甚至厕所文化,却从未听说过有呼吸文化。这大概是因为水、食物、衣物、居所需要人们有所行为才能获得,而呼吸太方便了,空气就在嘴边,打开鼻孔和嘴巴立即就可以得到,既无需存贮或种植,也无需到处寻觅。

    10多年前,我曾有机会到西藏高原采访,在那里,我第一次接收到了身体发出的对空气需求的信号——憋闷,以及与憋闷同时到来的头疼难忍、思维迟缓、四肢无力。朋友告诉我,由于高原缺氧,在西藏,坐着等于走路,走路就等于跑步。

 

说呼吸

                  笔者1997年在西藏普兰县

    于是,从藏北到藏西再到藏南,4000多公里的路途上,如何抵抗高原缺氧,就成了一个首要话题。靠着阿司匹林药片我克服了头疼。听说酥油茶可以抗缺氧,途中每次到藏民家中做客,我总是皱着眉头大喝酥油茶,不喝个五六碗决不罢休。一个月后,我从高原回来,整天昏昏欲睡,我知道这是醉氧——从缺氧状态进入氧饱和状态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但也从此再无需为呼吸发愁。

    西藏之行的亲身体验,让我深刻地注意到,比起吃饭喝水,呼吸——身体与外界的这种沟通方式,是更为基本、须臾不可中断的生命需要。这使我从此对呼吸以及地球上大气层的生成特别关注。这么一关注,我就发现了奇迹:太阳与地球间恰好的距离,太阳对地球恰好的照射,春夏秋冬季节转换形成的适当温度……多少个偶然,才使最初海洋中的蓝藻类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碳水化合物,吐出氧气。在地球的演变中,在时光飞逝中,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今天适于人类和各种生物生长的大气层。

    但是,人类对于这种奇迹,过去似乎一点也不珍惜: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燃煤、热岛效应……时刻污染着空气,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又使地球上的绿色植被急剧减少,以致沙尘暴、灰霾天气、光化学烟雾、浓雾天气、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频繁地光顾我们的生活。

    对于大自然的慷慨施与,人类不仅要感恩、珍惜,还要改恶从善,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要等到某一天,身体对我们发出了憋闷的信号,那时就悔之晚矣了。

(刊于2010、11、1 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