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的矛与盾——人与土地的是非恩怨之六

(2010-01-29 22:47:04)
标签:

矛与盾

敬畏大自然

恩怨

人类

宇宙

杂谈

分类: 散文

科学的矛与盾

    2003年春季SARS危机时,曾有过一场“该不该敬畏大自然”的争论,一边以人文学者为主,主张人类应该对大自然保持敬畏的态度,一边以科学家为主,认为人类对大自然无须敬畏。令人惊奇的是,双方其实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给对方扣的大帽子中,都有“反科学”这个称谓,也都主张,在需要决策的时候,应该作出“科学的判断”,避免“不科学”甚至“反科学”的错误。直到今天,双方仍在坚持各自的观点。

    我是主张敬畏大自然的。我是这样想的,所谓科学,无非是人类对宇宙对自身的认识。然而直到今天,人类掌握的那点科学知识,相对于广袤无垠的宇宙,真是少得可怜。即便做出了人类的基因排序,离生命产生的奥秘,也不过是皮毛之见。就像是人类的太空计划,目前所能到达的不过是地球的卫星。人类所能承受的速度,使其他星球变得遥不可及。打个比喻,人类所谓的科学见识,不过是刚出家门,看见的不过是家门口的那棵树,宇宙、生命的大奥秘对于人类,依然是海中藏针。谁敢说人类目前获得的科学知识就一定是真理。

科学的矛与盾——人与土地的是非恩怨之六

    所以我倒是觉得,在当时那一片嘈杂中,旅美学者林达的话是清醒的:“我相信科学昌明可以启蒙,相信科技长进造福人类。我也学到,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无时无刻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科学同自然和社会的互动是复杂的。我的记忆还告诉我,即使有了科学,最好也不要那么自信,不要‘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如果真的相信科学,那最好还是存个怀疑,多些谨慎和谦卑之心,多让别人发表不同意见,多看看不同方案,多记取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少缴一点学费,较为妥当。”

    敬畏,是因为我们对宇宙知之甚少;

    敬畏,是因为人类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不仅甚为渺小,而且生命短暂,目光短浅,思虑浅薄;

    敬畏,是因为宇宙一直在运动中,对于宇宙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尚不可知,它的未来我们更无可预见; 

    敬畏,是因为人类在大自然中处于被动状态,这一点可以从地球接收到的阳光乃是太阳在8分19秒前发出来的得到证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