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牧华:回忆孔范今老师

(2007-03-11 18:38:41)
标签:

现代文学史

诗稿

师母

孔范今

中国

分类: 友情转载
        郭牧华是我的好朋友,作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也曾师从孔范今先生,下面是他为孔老师祝寿的一篇文章,征得牧华同意,转贴至此,以为纪念
         
回忆孔范今老师    
                                    郭牧华
    每天早上打开博客,我的习惯便是把我链接的朋友们的博客浏览一遍,看看有无更新,如有,便认真的读一遍,有感想便写一句评论,没有或者看法不一样,便过去就是了。当我今天打开刘亚伟兄的博客时,一个熟悉的名字突然跳了出来,接着便是那个特别熟悉却又有点老的面孔,孔范今老师,原来今年是老师的六六大寿,亚伟兄等几个人在曲阜设宴给他祝寿,这真让我特别惊喜,本来我与同学曹栋打算春节前去看望孔老师的,但因太忙,这里不强调理由了,总之是没有去成,让我感到十分愧疚,现在看到孔老的照片,我仿佛又见到了孔老师,在学校时老师讲课的表情、动作、语气、姿态便一一浮现在眼前,是那样的熟悉,是那样的生动,是那样的鲜活……
    在学校时,孔老师给我们讲的是现代文学课,是我最喜欢的课,那个时候我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每天上课总是昏昏欲睡,但只要是孔老师上课,我总是精神饱满,两节课下来我一点磕睡也没有。这主要是孔老师讲课十分精彩,现代文学史上的那些抽象的人物在他的口中变得栩栩如生,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出现我们面前,不光让我们了解了现代文学史中的那些大家的深刻思想,更让我们了解了他们那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些大作家的生活趣事他随手拈来,如同一串串的珍珠,抛洒在八十年代我们那还不是十分明亮的教室里,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惊喜、惊呀、惊詫。我记得最深的是他讲戴望舒时,说戴望舒这个人长得特丑,但却喜欢上了他的一个女学生施绛年,而这个女学生不是别人,正是施蜇存的妹妹,因为戴望舒长得丑,所以追得很苦,一直追不上。也许是正是因为追不上,弄得戴望舒神情恍惚,把写给施小姐的情书当成诗稿寄给了报社编辑部,而把写好的诗稿寄给了施小姐。报社编辑部看到情书写得神彩飞扬,情感浓丽,照样把情书给发了出来。这让施小姐很是不安,也被戴望舒的深情所打动,最后两人终成伉俪。还有一次,可能是在讲鲁迅时讲到了章太炎,他随口给我们说了章太炎在日本留学的一些故事,说有一次当时也在日本留学的黄侃从所住二楼往下撒尿,结果尿从窗口撒进了一楼,引起一楼人的大骂,黄侃便对骂,这一骂骂出了一段佳话,原来一楼住的正章太炎,正是黄侃敬重的人,便拜章为师,后黄侃成为国学大师,只是英年早逝,不太被后人所知。
    当然,孔老师讲课最让人佩服的便是他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思想,是他,带领我们认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些被屏蔽掉了人物,比如徐訏。是他带领我们了解到现代文学史上另外一种思想,比如胡适。是孔老师的高远,让我们的目光变得广阔;是孔老师的深邃,让我们的思想变得厚重;是孔老师的敏锐,让我们的感觉变得丰富;是孔老师的旷达,让我们的心胸变得宽广。我始终认为,大学老师不能如中学老师一样照本宣科,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孔老师便是这样的一个,他从来不按中国现代文学史给我们讲课,他有自己的一套现代文学史,这在大学教育越来越象中学教育的今天,越发显得珍贵。他所编选的《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中国现代新人文文学书系》等书,便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也包含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独到的见解;他所编的《读中国》五卷本,也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选本;他所撰写的《悖论与选择》一书,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独到的见解与思考,写出了中国在行进的过程中与最初的目的渐行渐远的悖论,在读他的书时总是让我们感到震撼与惊悸。
    毕业后我记得与孔老师见过两面,一次是九十年代初,那是一个夜晚,在从烟台回济南的列车的软卧中与他不期而遇,记得那晚在他的包厢里坐到深夜,听他的教诲,但已记不清都是谈了些什么。还有一次是九十年代中期,我在省城一家刊物工作,他因事去编辑部,当时他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们谈了一些他在俄罗斯的见闻,他去时是坐火车去的,他说到了俄罗斯才正见识到什么叫国土辽阔。我当时还与他开玩笑,说你没有去见见叶利钦。他还是那样幽默,他说:我的日程安排的太紧,没有工夫会见他。后来我离开省城时,专门去他家里看望孔老师,那是一个晚上,但他不在家,只有师母在家,我便没有进门,只是给师母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前几年听在省新闻出版署工作的一个同学说他退休了,便想去看看他,可一直没能成行,想想真是对不住孔老师。
    今天在亚伟兄的博客中看到孔老师,真是特别激动,虽然我没有去参加老师的寿宴,但内心却也一样,在这里借亚伟兄给老师的祝辞中的一句话,算是我对孔老师的祝福吧。“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亦未必传世,而刻在我们这些学生们心灵深处的恩师的名字,将真正永存! 我们也许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是您永远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在这里,我再一次深情地说:老师好!我今年一定会去看看你,想再听你的教诲。
                                      2007.2.27日记于临渊斋
                        郭牧华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2623758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