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曾向你们提出过,我要报考幼师,妈妈听了,沉着脸一句话也没说,爸爸大喊大叫:“谁让你考幼师,不许考幼师,当幼师有什么意思,整天和一帮小孩子打交道,一点儿出息也没有。不行不行,你要是考幼师你现在就不要再上学去了,我们不想培养你这样没有志气的孩子。”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在你们的殷切希望和严格管束下,我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一次次忍痛放弃了我的许多爱好,一次次放弃了郊游、看电影、与同学聚会的欢乐,甚至连那些好听的歌曲也不敢听,生怕你们骂我一心二用。我一头扎进书堆里,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整天没白没黑地拼命苦读……这些,你们知道吗?你们关心过我的感受吗?也许你们会说,这样做还不是为你好,将来考上个名牌学校,你玩的时间多着呢,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学习。
我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你们这样是否就能促进我的学习呢?我已经是16岁的大姑娘了,我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我有自己的理想,我做梦都想着能当一名幼儿教师,生活在一群小鸟般唧唧喳喳的孩子中间,把自己的爱心变成他们的欢笑。我知道当幼儿教师是很普通的职业,在一些人眼里没什么意思,但是我就是喜爱这个职业。
爸爸妈妈,我不要你们替我做主,难道我就没有一点儿自由,不能有自己的主见?
(辽宁大连市某中学初三学生)
家教聊天室
主持人:
面对孩子的不同意见,这时候的父母都有些惶惑。有点不习惯:在此之前,这孩子还从没有用和父母不同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你的好恶就是他的好恶,你的选择就是他的选择,你的喜怒哀乐也同样表现在他的脸上,今天这是怎么了?
教育心理学家:
孩子的意见与父母有分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多,不管是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还是思想认识方面。
孩子提出不同见解,说明孩子开始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开始尝试着挣脱大人的手而自己独立行走。这时,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商量,在平等亲切的交谈中探讨和比较各种方案或观点的优劣,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家长:
孩子的选择不一定正确,因为他们毕竟还小呀!大人的丰富经历不是可以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吗?
教育心理学家:
是的,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能保证孩子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是大人不能因此代替孩子做选择。大人的丰富经历只能成为孩子的参考和指导,选择还是让他们自己做出才好。如果你的孩子自幼只知道像小绵羊那样地服从别人,而不懂得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互尊重,这对他们的人格健全是一大缺陷。
要使孩子的选择正确,家长们就要在尊重孩子选择权的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
家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呢?
教育心理学家: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作主张”的机会。比如在添置衣服时,衣服的式样、颜色等方面最好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房间的布置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学习计划、时间安排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上遇到困难了,家长可以帮着出出主意,但最后还得孩子自己定……
在这过程中,孩子难免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你会欣喜地发现,孩子的选择能力正是在这一次次选择的尝试中得以提高。
主持人: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孩子的意愿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意愿。
尊重孩子是疼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正确爱孩子的一个重要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