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亚伟:《孩子可以说不》自序

(2006-05-10 09:52:10)
标签:

自序

孩子可以说不

高富

接力出版社

刘亚伟

分类: 序、跋及创作谈
    《孩子可以说不》自序
 
    当春雷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当春雨淅淅沥沥地漫天飘洒,这意味着什么?
    这时候,如果你正走在田野里,停住脚步,俯向大地,你就会听见,到处都
是吱吱呀呀的声音。那是刚刚苏醒的花草树木,正在伸展它们的腰肢;那是一个个新鲜的生命,正在破壳而出。在每栋房子里,在每个家庭中,也充满了这吱吱呀呀的声音,那是孩子们的身体在发育,是他们的思想在破壳而出。
  孩子们的思想在酝酿,在聚集着力量,它们一旦冲出地面,那单薄的嫩叶,
就像一面面小小的旗帜,挺立在凛冽的风中,常常会把没有准备的父母们吓一大跳,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突然间陌生了。特别是孩子们试图从父母身边离开、站到父母对面去的意识,那抗拒的声音:我不要……我不愿意……我不想……我不
……使父母们惊愕不解之余,又心生委屈和恼怒:你们怎么能……
  但是,这就是生命,不可抗拒的生命进程!
  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向父母,向社会,宣告他们的独立,宣布他们的到来

  他们用“不”来和自己的童年告别,他们用否定父母的方式,逐渐进入他们
的成年,开创出一片新的世界。这是一次真正的蜕变,一次生命的升华。
  让我们用倾听和尊重迎接他们吧。
 
(原文曾在中国教育报发表)
 中国教育报编辑小议:管不管孩子?当许多大人喋喋不休地争论时,一个思考之后觉醒的父亲说:根本的问题不是“管”和“不管”,而是把孩子当做“管”的对象——这种思维方法应该扭转了。于是有了这本《孩子可以说“不”》。在接力出版社的“open教育书系”中,除了这本鼓励孩子说“不”的书,还有《快乐家教方案——女生葛竟成长历程》。 《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31日第6版
 
  《孩子可以说不》  接力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台湾高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出繁体字版
 

刘亚伟:《孩子可以说不》自序

 

刘亚伟:《孩子可以说不》自序

 

当时的有关评论:

《我平庸,我快樂》

最好的奶酪──家教新主張

 

無論是北京出版社的“家教新主張”,還是接力出版社的《孩子可以說“不”》,都在主張家長和老師應該傾听孩子的聲音。到底管不管孩子,前段時間《千万別管孩子》、《孩子不能不管》已經攪得讀者云里霧里,不知如何是好。而《孩子可以說“不”》這本書的出現,使人們重新意識到:以前所有的爭吵都是在大人之間進行的,所有的文章、研究和引進的外國教育專著,也基本上是告訴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孩子們對此有什么意見呢?他們對父母有什么要求呢?這种聲音被忽略了。作者亞子說:“最有發言權的是孩子。在管和不管的爭論中,雙方的出發點都錯了,根本的問題不是‘管’和‘不管’,而是把孩子當作‘管’的對象──這种思維方法應該扭轉了,父母們應該從管教者的高台上走下來,從一种新的角度,用一种新的身份來和孩子相處。家長和老師都面臨著一個身份的轉化:從管理者到朋友和幫助者,從教育者到引導者和欣賞者。家長和老師要善于把孩子的建議變成孩子自己的意愿,變成孩子自己的選擇。”                                    据山西新聞网報道: (2002-04-02 17:54:07)

 

接力出版社:全力开启"Open"教育全新理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关于普通家庭中孩子的成材问题正困扰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家长。

为此,接力出版社针对中国普通家庭推出了《open教育书系》,她所倡导的"成功"不是刻意的"成功"、不是以牺牲某一种素质作为代价来成就另一种素质的单一"成功",而是契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全面成功"的新理念。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创新学习"、"全面发展"的宗旨之所在。同时该书系也成为接力社提出"open教育"理念,策划《open教育书系》的切入点。

《open教育书系》推荐作品有:讲述曾荣获台湾多项文学奖的女孩葛竞成长故事的《快乐家教方案:女生葛竞成长历程》,有资深记者刘亚伟针对中国家长的《孩子可以说不》,还有旅美学生矿矿记录他眼中的美国教育体制和社会生活的纪实作品《放飞美国》。

"open教育书系"将是接力出版社今年的重要项目。与"open"一词所强调的"开放"词义一样,"open教育书系"也将是一个开放的书系--它将是一个真正为中国家长编写的、有助于所有中国家长的"参考消息"。

 

 

                                   ——孩子可以说不

                                                      中(3)班教师余喜兰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信奉“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师长往往忽视孩子的独立人格,与孩子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在家里,父母常当着客人的面,揭孩子的短。记得有这样一个例子:阿姨到小红家,看见小红家,看见小红正在弹钢琴,夸小红道:“这孩子有出息,乐感不错。”妈妈却沉着脸说:“她呀,干什么都干不好,没耐习。”在幼儿园,老师有时亦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大声指责孩子,用挑剔的眼光损伤孩子的自尊。教育要改革,首先要改革人的思想。作为你父母(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幼儿教师,我们是幼儿教育的合作者,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者,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最近我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样一本书——《孩子可以说不》细读之后,反思自己的行为,便有了深深的感概:这是第一本为孩子合理的反抗行为撑腰打气的书;这是一本把孩子当成具有健全人格、鼓励孩子说不的书;这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它的“大逆不道”震撼了家长的权威制、震撼着传统教育者,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闪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

    孩子说“不”是独立、尊严和自信的体现,专家指出:唯唯诺诺、盲目顺从从来就”不是什么美德,只不过是外于弱势的个人或群体自我保护的生存术,是一个趋利弊害的现实计较。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自立、自尊、自信的人,这种精神的力量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可是我们的家长、老师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常常不允许孩子说:“不”。这样做其实是不讲道理,只能是自降威信、自贬尊严,如是我们作长辈的能多一些理智,当孩子对自己说“不”时,能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孩子说:“爸爸(老师)错了,你是对的,谢谢你提醒了爸爸(老师)。”那结果将完全不同,久而久之,便能在父子之间、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使孩子明辨是非,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愿意动脑筋去想问题、提问题,不崇拜、羡慕别人,并把自己珍贵稀有的个性在人世间展示出来。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人在3岁左右便开始意识到自己存在,当现实他们的愿望不一致,或父母、老师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孩子就会尝试着对大人说“不”,比如“我不去”等等。儿童心理学把这种变化称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形成和独立人格的萌芽,这是人的心理发育过程中所要经历的重大转折。“人之初”就是用说“不”来确立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如果一个人不敢说“不”,不会说“不”,那么这时候他说出的“是”也就夫去了本来的意义。他也就成为一个夫去了本的意义。他也就成为一个失去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人。我相信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不让孩子说“不”呢?说“不”是一基本建设创新活动的前提,说“不”不仅是独立、尊严和自信的体现的,还是一种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孩子可以说“不”,让我们允许孩子说“不”、教会孩子说“不”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