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坡
西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52
  • 关注人气:3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死

(2014-05-09 13:32:42)
2014-04-18 说死 毒舌的毒

  死亡在哪儿都是一件严肃的事,不管你持什么信仰,奉什么主义。但我看见越来越多的死亡,成为精神快餐的原料。亡者被众人咀嚼之后,渣都剩不下。


  这几天,全世界几十万的死亡数字中,有三个为我们知晓。一个是作家马尔克斯,因病去世。一个是中山大学历史研究生蔡某,因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压力,自缢身亡。一个是韩国沉船事故所涉高中教导主任姜某,因自责内疚,自缢身亡。


  马尔克斯被咀嚼地最充分,我无心梳理。一句话:全世界用最热闹的方式“纪念”这个最懂孤独的人,证明这个世界果然没有变过。


  韩国教师的死让我震惊,仅仅是震惊。而许多人很快就把尸体抡成了武器:“中国公知们推举的是范跑跑”“中国商周秦汉时期有这股子劲儿的人不少。此事恰恰说明韩国文化沿袭了东北亚的千年传统”“中国官员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境界呀”。


  蔡同学的死最单调。他得到的也最像普通人在大众视野里死亡之后的待遇。重复最多的是“珍惜生命,好好活着”,配以经久不息的蜡烛。还有不少诸葛亮说:“这么脆弱现在不死也没用”。


  珍惜生命,直译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扪心自问,每看到有人因各种压力自杀,在被哀叹、惋惜这些社会化心情包裹的深处,其实有一种庆幸和轻松。


  庆幸自己活着,庆幸自己心理强大。写过同样难堪的论文,找到同样难找的工作,但我扛过来了。坚持就是胜利,哪怕是在粪坑里坚持呼吸。


  再说轻松。想着自己活着,而别人已经死了,就好像赛跑者中途发现对手弃赛。顿时一切的努力都成了奢侈品,人生的意义简化成了坚持活下去,比更多的人活得更久。更不用说对不公不义的反抗。生和死是1和0的区别,好和坏只是多和少的区别。


  在说服自己活下去这件事上,我们这个民族积累了格外多的经验。但往往,活着本身取代了生命的意义。


  死亡从来都是伴随仪式的。现在新的仪式就是互相刷屏,暗较逼格。死亡从来没有这么空洞过。


  毒舌的毒(微信号dsdd-dsds):不求犀利,但求刻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