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而牛,不弄而潮——让《让子弹飞》多飞一会
(2010-12-19 18:16: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议 |
有些人的成功,让你“恨爹不成刚”;有些人的成功,却能为你心中那团火添油加柴。
那年,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在威尼斯电影节“输”给李安的《色·戒》,事后姜文填了一阙《念奴娇》:
云飞风起,莫非是、五柳捎来消息?一代人来,一代去,太阳照常升起。浪子佳人,帝王将相,去得全无迹。青山妩媚,只残留几台剧。
而今我辈狂歌,不要装乖,不要吹牛逼。敢驾闲云,捉野鹤,携武陵人吹笛。我恋春光,春光诱我,诱我尝仙色。风流如是,管他今夕何夕。
在这个时代,“风流”不难,但“不装乖,不吹牛逼”地“风流”很难。或许在哪个年代“不装乖,不吹牛逼”的风流都很难。不装而牛,不弄而潮,姜文之外,还没见到哪位中国导演有这等气节、能耐。
格外反感那句俗滥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却格外钟爱各个领域里成色十足的偏执狂。摘几段网上看来的故事:
“他要求音效做的马蹄声的效果必须是出自主观的,这也就是说,他要求马蹄声做到必须有人骑在马上奔跑时,身体,鼓膜震动的感觉。”
“周润发给姜文和葛优摆鸿门宴,为了拍出圆桌边三人“三足鼎立”的感觉,他们把摄影棚拆了,搭建环形轨道,三台运动的摄影机必须在运动中同时、交替对着三位演员,拍出一场令人窒息的巅峰对决,难度前所未有。影片最后使用掉的55万尺胶卷中,仅这一场戏就耗掉五分之一。”
“六编剧之一的郭俊立已经不记得一共改过多少个版本的剧本,数得出的版本有五十多个,还不包括无数在现场的临时改动版。姜文重视本子,电影拍了不到一年,但是磨剧本就花了将近两年。”
“姜文写剧本有个外号叫‘刷漆’,他说一个剧本,永远不要想一步写好。不停地在胚胎上一层一层地刷,恨不得每天开机之前还在刷漆。”
记者问:《让子弹飞》算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姜文答:“商业片和文艺片这个分类本身就有问题。大家总感觉,卖得好的就叫商业片,能得奖的就叫文艺片,商业片一定不能得奖,文艺片一定不会有好票房。《阳光灿烂的日子》既拿了奖,又拿了当年的票房冠军,它到底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在我心目中只有好电影和不好的电影,只有结实认真的电影和粗制滥造的电影的区别。”
是要“结实认真”的电影还是要“粗制滥造”的电影?是要“站着挣钱”的还是要“跪着挣钱”的?是要马邦德、黄四郎还是要张牧之?是的,跟着他不轻松。可是,跟着他,像个人。他不是一边骂着你,一边把你卖了数钱;他也不是一边迎合你,一边把你办了卖钱。他是把家伙拾掇好了,闪着光、冒着烟、透着油味,哐啷扔你面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人的才华多属天定,八斗是命,一勺也是命。但天定之外,给“人力”留下了充分的施展空间。正是这块“自留地”,让“拼搏”“挣扎”“努力”这些字眼有了意义。有些人的成功,让你“恨爹不成刚”;有些人的成功,却能为你心中那团火添油加柴。正像潘采夫在听完罗永浩演讲后说的那样:“竟然又被唤醒了两个早已沉睡的小梦想,一个是做门小生意,比如开个书店,一个是学习演讲,以备未来有一天,能靠脸蛋和口才当选通州八里桥地区的议员。”
前一篇:我们当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后一篇:都为稻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