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帝国主义”
(2009-04-13 13:39:30)
标签:
杂谈 |
“超市帝国主义”
下午进望京“家乐福”超市的时候,一股怪味扑鼻而来,像是装修中的甲苯类有毒气息,又不太像,反正令人作呕。
走进卖场,橡胶拖鞋浓烈的苦味、水果轻微腐烂的酸味、熟食海鲜刺鼻的腥味、各类物品散发出的怪味,以及鱼贯出入的人群发出的杂味,纠结、搅和到一起。加上成千上万人穿梭不息、叽叽喳喳制造的噪音,拥来挤去、兜来绕去排出的汗味体臭,哦,天哪,救救我吧!
怪不得shopping被人直译为“血拼”,这人真是个天才。是血战、拼命,与铺天盖地的货物、商品血战,用自己的血汗钱和备受煎熬的体力、精力拼命。
挣钱不易,花钱也不易。拼命赚来的钱,再拼命花出去。
第一次产生晕眩感、厌恶感,是在不久前的通州区家乐福超市,我陪我娘用近两个小时买了三百元日用品出来的时候,那些欢迎来shopping的宣传画,直让人恶心。
超市零售方式在一九三零年由美国佬发明,一九七八年传入中国,算来也有三十年了。我这个乡巴佬何时进入超市、享受自选乐趣的呢,大约是在一九九零年代吧。真正感受到莫大趣味,是在住家附近盖个“望京燕莎购物中心”后,所谓“大型仓储式超市”里堆积如山的商品让我大开眼界,手可触摸,随意择弃,顺利退换,快意大哉。每两三周抱一堆日常品回家,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零零二、零三年以后吧,大型超市一夜间入驻我胶东故乡高密,我探望父母时都要采购够他们用半年的日用品。据说超市在乡镇发展连锁店,因为场所有限,乡亲们要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入场“血拼”。
许多年前,我出差都要带回某地的土特产以取悦于老婆孩子并给自己长面子。不知何时此项议程取消了。有一天想起来,哦,原来是超市普及的缘故,超市里什么没有、哪里的东西没有啊,何劳我捎来带去。
我便说,世界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超级市场的普及。超级市场让商品极大丰富,让购物成为自助餐,因而让物品极大流通。终有一天,全世界的大型超市会千篇一律、千市一面。
如果超市继续无极限地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一种垄断。“离了超市,你就不能活。”这是我老婆今晚说的一句话。想来有理,如果九成以上的生活必需品需要到超市去获得、只能在超市获得,我们离了超市,如何生活?这种可怕的垄断,不是一种“帝国主义”吗?我们对此日益严重的依赖,或许正迫使我们进入一种无法摆脱的“后殖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