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4个数字4则运算后得24?
1,2,3,4;
12,2,3,10;
3,2,8,9;
3,3,8,9;
3,5,8,9;
3,2,5,6;
1,2,7,8;
3,6,9,8……
怎么算的呢,我们三个臭皮匠一起动脑,互有抢答,互有胜负。
这是俺们给出的答案:
(1+2+3)×4=24;
12×10÷(2+3)=24,或12×3-(10+2)=24;
(9-3)÷2×8=24;
[9-(3+3)]×8=24;
3×9-(8-5)=24;
3×2×5-6=24,或[5-(3-2)]×6=24;
(7-1)×8÷2=24,或2×8+1×7=24;
8×9÷(6-3)=24,或[9-(8-3)]×6=24……
俺当年是数学爱好者,课堂上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数学题。那种兴奋的源头之一,便是在尽量短的时候内把所有的空格填上,然后在同学传阅中滋长成就感。高考120分钟满分120的数学卷,俺在45分钟里就答完了,但由于轻敌和粗心才得了109分。读文科后,长久不接触公式和定律,等到有一天对排列组合勾股定理都有些迟疑的时候,俺才服老:那些所谓数学符号已然成为少年记忆。
及至上五年级的闺女说起素数合数,俺还要抄起课书查看定义。今晚重温四则运算,唉,只有这些还有点滴残存于后脑勺某处角落,吹吹经年尘灰还有痕迹露出。借借孩子的光吧,再用数字符号拂拭一下僵硬的智力,或许会晚一些得老年痴呆症。
查查“百度”,此类题目似不算多,只看到一个:5、5、5、1,如何通过四则运算,得出24。俺尝试一番,未竞,查结果,原来需要用分数:(5-1÷5)×5=24/5×5=24。俺用上面的土法,是不灵的。
另,今天禁不住诱惑,用了“新浪博客新版”,虽然看上去丰富多彩,但觉得不如原来大方、精当、素雅、稳定。可能是用惯了、看惯了旧版的缘故吧,心里很不甘心。没想到这新版只能升级,不可回溯,觉得有些郁闷,现在技术这么发达,为何不整得互动性强一些、亲和力大一些、选择机会多一些呢?
刚刚要保存,结果蹦出个“正文字数超过最大限制”,有没有搞错,这才几百字!
给些时间,慢慢适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