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元宵说舂粉
原创 /
倍儿
春节前我的那篇【忆起儿时过新年】,写了磨糯米粉做汤圆,还有许多过去的好时光。父亲是我博客的铁丝(很铁的粉丝),此文亦勾起父亲的童年回忆。
临行去澳洲过年那天,父亲开会,没空送我去机场,匆匆塞给我张纸,展开一看,是父亲刚写就的他的旧时过年记忆。
父亲祖籍上海,曾居于武夷路那儿的老宅里,属正宗上海本地人。所以父亲帮他的奶奶炮制上海本地“圆子”同我帮外婆制作的“宁波汤圆”有原料上与技法上的区别。正值元宵之际,我将父亲写下的一小篇回忆在此晒上一晒。父亲这般写道:
“我小时候与奶奶一起住在乡下自家的老宅,当初喊做乡下,如今实际还在上海内环线以内的地方。那时过年可真忙呢。
“腊月初买个猪头,腌起来,用大石块(足有二十公斤重)镇着猪头,三天后将腌过的猪头拿出来晒太阳。要到小年夜再将腌好的猪头煮成一大锅。那个香啊,比现在吃海鲜还觉得美味。
“要吃元宵,亦需大动干戈。先是把糯米(七成)梗米(三成)淘洗干净,再在水里浸上一天,然后放在米袋里,沥上一夜水份,第二天就在柴间里的石臼内舂粉。
(注:舂:音冲,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
“这种粉还是有点湿,要晒干。做起园子来要先熬白米粥,用粥来和粉。上海本地人的园子不叫汤圆,就叫做“园子”,以荠菜鲜肉为主作馅,与宁波水磨糯米粉的猪油汤团相比另有一功。”

(父亲08年元宵作舂粉图--还有纸张的折印呢)
父亲的元宵舂粉图画得趣致,我实在忍不住大笑起来。我问父亲能否将图画得在清晰些,父亲摇摇头,说就这样了。我知道父亲拿手的是画电子线路图,而不是舂粉图,已经勉为其难了。
我将图扫描在此,图上画的是一个人站在木杠子上舂粉。横一条竖一杠的,这副画在于我简直是无上珍品。我的博客对父亲的影响还真不小。
父亲读到此篇,一定会慢慢微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