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州世界独有的两处风景
文 / 倍儿Belle
终于未能去成墨尔本皇家植物园,那次的咖啡喝得我昏昏沉沉,感觉脚力不够。每次回来总会去植物园坐坐,那里清丽的湖泊内黑天鹅们魅力无边。可以带本书,坐在树荫下绿漆椅上,消磨整个下午。还可以带些面包,掰成小块儿,放在手心里,让黑天鹅们来吃。下回一定选个深秋时节去,满园树种竞相舒展百样色彩的叶子,在深秋的南半球,聚拢成一园彩色的秋。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的秋)
因很多照片都留在澳洲家里,身边资料不多,便从网上下载几页图片。下面这张黑天鹅眼睛的凝视,使我想起[丽达与天鹅],当然插图里都是白天鹅;第二张是新添两个天鹅宝宝的幸福天鹅爸妈,宝宝们毛茸茸地可爱。不得不承认,新生的小天鹅没有小鸭子可爱,难怪安徒生的[丑小鸭]里,找不见自己妈妈的小天鹅贝贝是讨人嫌没人要的。

(黑天鹅)

(黑天鹅和它们的新宝宝们)
墨尔本属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里有两处不可多得的风景。以黄眼企鹅闻名于世的菲利普岛以及名闻遐迩的“十二门徒”巨石。很多人问我去澳洲有什么好玩的,那么维多利亚州的这两处景观千万不要错过,“十二巨石”门徒距墨尔本市区约4小时车程,而菲利普企鹅岛只需1个多小时就驶达了。两处可都是全世界独此一家的景点哦。
企鹅岛上有黄眼企鹅生物保护区,企鹅们只有手掌大小,约15厘米高。当阳光消失在海滩上时,外出觅食的企鹅带着满口的鱼,陆续回巢喂哺幼儿。坐在观景台上,人们可亲眼目睹企鹅们奋力游上岸,迈着左右晃动的步子认真地走回家的情形。我那年去时还看见一只小企鹅摇来摆去走到半路,回头等待什么,紧接着另一只企鹅过来了,它们便一起回自己的窝,真同我们人类一般,好玩得紧。我暗忖:哦,原来在等那口子,多恩爱。

(澳大利亚企鹅岛小企鹅)
企鹅们的生活也不容易,白天在海里要小心不被比它们体型大的海里动物吃掉,而晚上上岸得立即回窝,否则岛上的狐狸等也等着这些可口的胖嘟嘟的企鹅呢。不管怎样,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总比不过人类世界的。
维多利亚州西南沿海,有一条著名的观光线路“大洋路”,绵延260公里,沿途有诸多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位于“大洋路”西段的“十二门徒”岩柱群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处,由分布在数公里近海浅滩中的一组12块各自独立、形态各异、高达数十米的石灰岩柱组成,由于其数量及形态酷似圣经故事里耶稣的十二门徒而得名。

(“十二门徒”巨石---蔚为壮观)
“十二门徒”地貌的成因是:海岬的石灰岩层在海水的常年冲刷和侵蚀下逐渐出现缝隙,继而形成孔洞,经无数次崩塌后与海岸分离,成为孤立水中的石灰岩柱。当然,这几秒钟即可描述的过程实际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地质年代,年头数以千万计。据地质专家考证,“十二门徒”岩柱群始形成于约2000万年前。
海浪的侵蚀作用大概每年使巨石根部减少数毫米。虽然外表看上去是一整块巨岩,但实际上,除了海浪拍击的直接外力作用,在海水长年的冲刷侵蚀下,渗入巨石体内的雨水及海水已在其内部尤其是根部侵蚀出许多大小缝隙和空洞,削弱了整体强度,一旦超出支撑自身重量的临界点,巨岩便无可挽回地崩塌了。

(坍塌前的“伦敦桥”---中间一段轰然笔直倒塌,因为是石灰岩)
我是幸运的,10年前的某天,我第一次去“十二门徒”巨石后不久,著名巨石“伦敦桥”就倒塌了,那是座由海水侵蚀形成的石拱桥。拱桥毫无预兆地突然塌落,与海岸分离,所幸桥上当时无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有一对游客被这突发事件困在了海中一端,最终被直升机接回岸上。当时我戏曰:“既然俺都去观赏过了,该倒的就倒了吧。”
“十二门徒”巨石,这些美图根本传达不了如临其境时受到的来自大自然的心灵震撼,我找不到形容词,当时只觉得语言是多余的。我总是呆呆地面对巨岩,默默倾听涛声轰隆。

谢谢各位博友的评论,请支持倍儿的另几篇参赛作品:
郑州花园口我向往的黄河
开封--古城及美食
却道洛阳似江南
古城墙下秦腔浓/华清池边贵妃容
墨市咖啡香可爱情终是伤
墨市名牌街—男服女性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