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市名牌街—男服女性化
文 / 倍儿Belle
从幽暗的 PELLEGRINI'S 出来,初春的阳光恍了我的眼睛。沿 BOURKE
街徐步往西,经过各种街道艺人众多的 BOURKE
MALL,再往南拐入我心中高尚典雅的 COLLINS
街。这条街自西面的 REGION 剧院至东面的 SPRING 街为止,人称‘Paris
End Of Collins Street’,即‘巴黎一隅’。街道两旁的英式建筑群,给
COLLINS
街带来英伦的古典雅静气氛。与隔壁那条热闹的博克街大众化商店,大百货商店不同,COLLINS
街排列着诸多名牌精品店。

(年代久远但气派非凡的温莎大酒店)
MAX MARA
似乎已在上海‘登陆’,出售中老年贵妇的服饰,偶尔亦有一两件年轻女子可穿的好裙服,标价也只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做工考究精良。经过
RALPH LAUREN
(就是上海的美国POLO)的橱窗,里面模特儿穿着的鲜粉红色长裤,让我着实吓了一跳。但见模特儿身着细咖啡格子衬衫,外罩咖啡羊毛衫,脖子上同色碎花丝巾,竟然在脖子的左边被缚成一个蝴蝶结,而长裤是确确实实的鲜粉红色。除了脚上的男式皮鞋,我实在看不出此为女装模特还是男装模特。眼睁睁呆望了橱窗好一会儿,我终于忍不住走进店里,心有不甘地询问女店员橱窗里木头人的“性别”,她微笑而肯定地对我说:“小姐,此为男装模特。”
难道如今的服装世界潮流就是男服女性化?我必须冷静一下。我转入
MAX MARA 旁的意大利咖啡馆,Antica Gelateria Del
Corso,街对面正好是市中心天主教大教堂。还是一杯不放糖的LATTE,味道显然没有刚才
PELLEGRINI'S 的浓郁。我没有经验,或许刚才我应该加一句:“
请做一杯苦些的咖啡。”
南半球的8月,冬末春初,咖啡馆里的暖气使我似乎感觉不在喝咖啡,而似喝了醇酒,一种酥软的感觉,从双肩向整个身体弥漫开去。从炎热拥挤的夏季上海来到这里,巴黎一隅,怎么我却觉如桃源深处?
收起纸笔,步出店外,朝中央火车站走去。昏沉中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中央火车站依旧被涂成暗金色,建筑圆顶上飘扬蓝色白星的澳大利亚国旗。圆顶的淡绿色油漆已经日晒雨淋,被侵蚀成很好看的类似青铜的旧色。火车站对面新建的
FEDERATION
广场,供游人踯躅,休息,因为市区的中央火车站实系一大景点,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经年游人如织。

(联邦广场火车总站,闲散的人们)
戴维森及其建筑工作室是当前最被看好的前卫建筑师,1998年由该工作室设计师设计建造的澳洲墨尔本联邦广场第一年就迎来世界各地游客650万人次,其设计风格放弃千篇一律的横平竖直,采用大胆的非对称建筑语言,成为澳洲排列第一的地标性建筑。大家看看,我却不感觉好看,乱糟糟不知什么物事。吸引游客那么多,可见审美情趣大不同。

(墨尔本联邦广场)
火车站左侧对面的街角是 YOUNG & JACKSON
酒吧,我走得有些饥肠辘辘,且喝了一肚皮咖啡,想吃午餐了。进入酒吧,点了三文鱼的三明治,还有
LATTE 咖啡。 今天的第三杯 LATTE 了,味道比 COLLINS
街意大利咖啡吧的稍浓些,但同第一杯咖啡却不可同日而语。坐于临窗,倒也惬意。
下次吧,下次只去
PELLEGRINI'S。谁会知道一位中国女子的咖啡口味竟比西人还浓,还讲究。人呀,就会受各种物质的诱惑,容易上瘾,容易成癖。譬如中国茶,譬如咖啡,譬如食辣。越品越苦,越喝越浓,越吃越辣。我们便在这些口腹的美妙感觉中渐渐陶醉,慢慢沉沦下去。

谢谢各位博友的评论,请支持倍儿的另几篇参赛作品:
郑州花园口我向往的黄河
开封--古城及美食
却道洛阳似江南
古城墙下秦腔浓/华清池边贵妃容
墨市咖啡香可爱情终是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