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亲和孩子并非指一味宠爱---我的教育兵法

(2007-06-02 18:52:06)
标签:

家庭亲和

教育

校园

职场

生活

感悟

随笔

分类: 小女子之大议题

家长亲和孩子并非指一味宠爱---我的教育兵法

文 / 倍儿

 

     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我总放在家庭事务的首位。并非有望子成龙的奢望,只望孩子长大之后,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作社会良民为主。因此,让孩子们从小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尤其重要,而能言传身教他们的只有老师同家长两方。

     尽管公司事务繁忙,我开家长会还是非常起劲的,每回家长会总是先听报告,记得有过“家长亲和孩子才能家教成功”和“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作报告的都是外校请来的教师。学校教育学生们的苦心可见一斑,而我却有个非分之想:我多希望每次报告之后学校能允许家长向作报告的老师提问,解决些心中的疑惑。我并不希望我只有听的份儿。

     我终于没有时间将我的“非分之想”提出来,因为不想放弃报告之后同班级各位老师们交流的珍贵时刻。所以此时,我想写下其中的一个疑惑。

    

     一个报告中有这样的话:“家长要对孩子多表扬,不能批评。这样家庭才能亲和。”

     原话已记不清了,如果有些出入,我肯定不是刻意捏造。话是对的,但记忆犹新的是报告中过分强调了对孩子的表扬,不敢有丝毫批评。反正中心思想是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了不得。这样好像不是亲和是有点“护犊子”了!难怪我公司里几位二十出头的职员只能听表扬,听不得批评。目无尊长,目空一切,自以为天下第一才子。读了一个不知名的什么民办大专,就口口声声“我在大学里怎么怎么 ……”,幸好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否则不知会说出什么大话来。这倒并非说学历高工作就做得好,英雄不问出身,诸葛亮在江东舌战群儒时,就曾说过,“…… 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履,又何足为辱乎?”就是以权威性的例子来反驳血统论。诸葛亮直接以汉朝的开国皇帝作例子,理直气壮。汉高祖出身并不显赫,刘备的出身有问题,也就没有关系了。其实让我们就古今中外的很多例子来好好想想,真是很多‘将相出寒门’呢。工作中须被看重的应是个人工作能力及团队工作精神,当然我们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学历。

     扯远了。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此类举止是父母宠惯的结果。亲和是互相的,做家长的一味给予一味对孩子“统筹安排”,对孩子“放飞”太晚,在家中被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们宠爱惯的他们,根本无法面对社会上的挑战,都“千娇百媚”地躲在家里,即使找到工作也是一丁点儿也吃不了苦。他们大多生理早熟而思想晚熟得厉害。我在心里深深为他们感到悲哀,我可以更换职员,但他们的将来又会怎样?特别是男孩子,将来不说要做国家的栋梁吧,至少要成家,当一家之主,为人夫,为人父,挑起一家的重担。

    

     我的拙见是:孩子需要家长的赞许,表扬,但是不能多表扬,一味表扬,相反要经常批评,及时指正他们的不得当行为。当然,家长批评的时候须切记不得罗嗦,不能重复话语,不可忆苦思甜。要言简意骇,讲明他们的责任,义务,不足,努力方向,要如同大人般对待他们,让他们生出惭愧的感觉来。

     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显然已不适用于今天了,但里面却隐含着严管严教的道理。老师那里我是全力支持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的,严厉些亦无不可。自己呢,不要说打孩子,我根本舍不得触碰孩子晶莹柔嫩的肌肤。打不得,又要严管,怎么办呢?只能斗智斗勇,见招拆招了。比如我会用“控诉”手段,让孩子知道不好好念书或者调皮捣蛋是会怎样伤透他们热爱的妈妈爸爸的心。稍微年长一些,孩子就能领悟父母的苦心,明白父母为全家老小里外奔忙的辛劳。

     这是我的自制“教育兵法”三十六计之一“以柔克刚计”。(其余三十五计仍在研制中)此计需要家长们不得展现我们的强大和能力,相反我们要在孩子面前示弱,说明我们不是万能,我们也会烦恼,急躁,痛苦,彷徨,无助,也需要孩子们的呵护,照顾,关怀,理解,让孩子们如同家长般照顾我们。这样的家庭关系怎么还会不亲和直到永远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