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习俗难分好与坏,见仁见智
文 /
倍儿
中西方习俗,不同的多了去了。在此说几件我注意到的实例,给大家茶余饭后添些笑料。
中国式的谦虚
实例一:中国办公室两位女同事琳琳同丽丽。丽丽今天穿了条新裙子,身段曼妙。
琳琳说:“呀,丽丽,这条裙子新买的吧,真漂亮。”
丽丽立即谦虚道:“哪里漂亮了,裙子是昨天商店打折时候买的,便宜货。”
琳琳说:“真不错,很配你的身材,你的腿长,穿了好看。”
丽丽急了,心里虽觉琳琳说的是实话,嘴上继续谦虚:“哪里腿长来着,我都胖了呢,快变萝卜腿了。”大有不把自己说成恐龙誓不罢休之势。
实例二:这个实例我匆匆带过得了,是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笑话。说的是一老外去一个中国家庭拜访,见到主人的老婆,客气地夸赞说:“您太太很漂亮。”纯属寒暄性质,反正老外的恭维话,张口就来。没想到男主人用中国悠久传统方式谦虚了一回:“哪里哪里?”当时在旁的翻译水平巨差,竟来了个直译:“Where
where?”弄得老外又是纳闷儿又是紧张,还臊红了脸,心中暗忖:“难道我一定得指出来他老婆美在哪部分吗?”
实例三:咱中国人到朋友家作客,朋友的老婆烧得一手好菜,厨艺绝佳,于是我们赞叹道:“喂,你太太烧菜真美味呀!比外面大饭店的还好吃。”那位中国丈夫一定会谦虚地连连摆手:“她会什么呀?还不就瞎做呗。”相反,去老外家作客,即使女主人的厨艺一塌糊涂,菜式令人倒胃,朋友们各自埋头对付盘中食物,尽量不剩下太多令主人尴尬。但这种顾虑是多余的,男主人心怀坦荡,笑容可掬地问朋友们:“我太太的厨艺如何呀?很棒吧!哈哈。”边说边亲昵地搂着老婆的肩膀。朋友们都哼哼地笑着,表情比哭难看多了。
归纳一下:这要在西方啊,即使丽丽长着两条大粗腿,只要你赞扬她,她会照单全收。自信呗。记得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曾当着众人的面当着媒体说:“我老婆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当然这带有很多感情色彩,并非光指美貌。但中国哪个男人会那样说敢那样说呀?即使真想说也怕说后被人家嘲笑,说你不知天高地厚,脸皮倒蛮厚。你的老婆还算好看啊?就算好看比得上那谁谁吗?
中国人过分谦虚老外太当仁不让。谦虚是美德,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的感觉谦虚同骄傲都应有个尺度,无论什么事分寸把握准了,事情就发展得漂亮了。自信也是需要的,比如求职的时候,人力资源部经理问你会什么本事,你若谦虚地说这个不会那个不会,那请你赶紧走人,什么都不会还来应聘,这不成心捣乱嘛?当然,自信也并非说应聘者需将自己的才能吹得天花乱坠,应该实事求是,如实告诉自身能力,加上努力进取的决心即可。
中国式的直截了当
实例四:不管男女,如果不小心稍微胖了一点点,碰到熟人总免不了被拦截在多人的当口,比如丽丽遇见琳琳,说:“哎,我说琳琳呀,几个月不见,你胖了好多!”琳琳环顾四周,都是同事,还有客户,大家有意无意地将眼光望向琳琳。琳琳说:“还好吧,呵呵,最近稍微闲了点。”丽丽还是不依不饶:“什么还好吧,你比上次我见你时胖多了。你看,腰身都鼓出来了,脸儿都圆了!”琳琳这时候恨不得有个地缝能钻下去。
其实琳琳确实有点胖,爱吃,还瘦不下去。那又怎么呢?这样大庭广众的大呼小叫嚷嚷琳琳胖了多少都增肥在哪部分,实在有点过分,这让爱美的琳琳脸往哪儿搁?
这点老外特别虚伪,再胖的人,老外都不带说胖字的,最多只用“丰满”形容。肥胖“FAT”一词在英语里很少被用,一般在吵嘴相骂时候用。如果谁对对方用了“FAT”,那么标志着掐架正式开始,没得做朋友,成仇敌了。
这种中国式的直截了当亦被称作中国式的粗鲁。老外就虚伪啦,说他们“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有点过分,但实在就这意思。比如贸易的双方,一方订单如有错误,一般不说“嗨,你查查你的订单,有个款式的价格错啦”,而是在邮件里拐弯抹角地“诱导”对方:“收到您的订单,非常感谢。能否替我查一下,那个什么什么款式的价格我这里的记录好像是多少多少,能再为我确认一下吗?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还真麻烦。
中西方餐桌礼仪
就餐桌礼仪,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礼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吃饭不得咂咂有声,包括咀嚼不得发声,吃面不得发声,喝汤不得发声。不然老外就说我们像猪在吃食。咀嚼不得发声我们便只能咀嚼时将嘴巴抿紧。吃面不得发声我们就不能用筷子吃面,只能用刀叉来吃。具体吃法是右手持叉将面叉起,放在左手拿着的调羹里,一圈一圈地转动,直到将面全部转进调羹里,再将调羹放进嘴里,闭起嘴来慢慢咀嚼。喝汤不得发声,就不能喝了,要将汤勺也就是调羹将汤舀起,全盘送进嘴里,然后咕嘟咽将下去。
第二,吃饭不得大声说话,嘴含食物尤其不得说话。
我们中国人也认为西方人在餐桌上有很多不文明的表现,诸如:
第一,吃完饭菜吮手指头,而且一根一根手指头吮下来。说明味道好极了,意犹未尽。这多不卫生啊。老外需要继续进化。
第二,饭桌上公然擤鼻子,只要嘴里说一声“请原谅”就可以响亮地长久地擤鼻涕。此种情况我遭遇过好多次,我一下子便没了胃口。虽然没有公然抗议,但我放下碗筷,面带倔强冷笑,离席而去,就是最大的抗议
--- 还让不让人吃饭啦?
所以中西方诸多习俗,我们都难分好坏,不论对错,见仁见智。中国人觉得吃饭喝汤有声,说明吃得香吃得开心。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也这样说。老外从小规定餐桌上不能听到这些声音的,如今听见当然受不了。我们从小知道吮指头会“病从口入”的,现在看见老外也只能目瞪口呆。
知晓这些礼仪有很多好处,现在什么都同国际接轨了,遭遇老外,同老外共事,共餐的机会增多,我们需要知晓必要的礼仪。如果人家觉得我们声音太响,那么我们也收敛些,但我们也明白他们的不礼貌之处。若遇特殊情况,不会太过尴尬并能及时捍卫我们民族的尊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