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堂打油又十载

(2007-03-26 12:28:03)
标签:

藏书

读书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历史

分类: 藏书读书记趣

 知堂打油又十载   

文/倍儿 

 

      喜读旧书旧刊,亦喜从中发掘瞩目文人之互为关系,各人喜好,更喜作读书笔记,偶尔悄悄‘八卦’他们一回。

     翻开[人间世],书目齐齐均是大家名姓:周作人,蔡元培,刘半农,朱光潜,郁达夫,废名,丰子恺,阿英诸人。毕竟大家林语堂手笔,语出惊人,刊出亦惊人。[人间世]民国廿三年(1934年)四月二十日创刊,乃纯粹的小品文半月刊,林语堂在此倡导“闲适”、“性灵”的小品文。约六寸见宽8寸见长的刊物,薄薄一本。第一期为橘黄碎花封面,之后几期封面多有朦胧山水或人物。

     林语堂办杂志希冀‘性灵’,而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倡性灵的人乃是周作人。[人间世]创刊前周作人正值虚岁五十,作了打油诗寄给要好朋友,林语堂索性将此诗作为头版刊载于[人间世],并邀有名文人写诗唱和。首页著名人物像片栏里登上周作人的照片,底书‘京兆布衣知堂周作人先生近影’。打油诗两首,原文为: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着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功夫吃讲茶。

     刘半农,胡适,钱玄同等众多名人热烈与之唱和。由此也引起当时左翼文人激进青年的不满,于是开始在其他杂志上批评周作人的诗及唱和的人们,我读到的也多为同韵的打油诗,只是反意而已,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斥责他们不关心当时国家形势,却在‘学画蛇’,‘玩骨董’,‘吃苦茶’。风波绵延三月余。

     但是,知堂没有回击。为何?果真知堂未有回击,抑或我阅书有限,未有读到知堂回击的诗文?

     此次我终于读到周作人的‘苦茶庵打油诗’。在1944年[杂志]十月号上,发表于逝者如斯夫之后的十年。该年他正好六十岁,自打油诗发表整十年。知堂十年后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有友人问,今年再来写他两首么。鄙人听了甚为惶悚,唯有采取作揖主义,连称不敢。为什么呢?当年那两首诗发表之后,在南方引起了不少的是非口舌,哄嚷嚷的一阵,不就也就过去了,似乎没甚妨害,但是拔草寻蛇,自取烦恼,本以多事,况且众口烁金,无实的毁谤看似无关紧要,时间有些重大的事件往往可由此发生,不是可以轻看的事情……

......我自称打油诗,表示不敢以旧诗自居,自然更不敢称是诗人,同样地我看自己的白话诗耶不算诗新诗,只是别一种形式的文章,表现当时的情意,与普通散文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名称虽然是打油诗,内容却不是游戏,文字似乎诙谐,意思原甚正经…… 我所写的东西,无论怎么努力想专谈或多谈风月,可是结果诗大部分还都有道德的意义,这里的打油诗也自不能免。

     试想一下,受过众人阻难的十年之后,著文也未有反击,未有气愤,但文中确已言志,说明‘打油’两字只为幌子为谦虚,写的文章做的诗篇都是为正经目的,有‘道德意义’的。其实知堂的诗里根本就隐藏着对社会的不满,其拙如我亦有感悟。

     我爱读知堂文章,每每言及人物事件,总是娓娓道出,没有愤怒,亦无偏激,让人信服,使我欢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