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成长的“最佳逆境原则”(下)

(2006-06-07 06:53:17)
分类: 跨文化交流

企业成长的“最佳逆境原则”(下)

对于管理的启示

     中国的父母,早年经历了艰辛,今天条件好了,就疼爱自己的孩子,又是独生子女,更舍不得孩子吃苦。可是,难道能照顾他们一辈子?孩子最终将走自己的路,可在父母的长期庇护下,生存能力欠发,就无法面对生活的挑战。所以,溺爱反而是害。最大的爱,是让他们承受一定的压力,在磨练的过程中得到意志的锻炼,能力的提高。

         今天,随着物质的进步,人的平均身高在增加,教育条件更好了,智商也应在提高。可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国王学院的菲力浦·阿迪(Philip Adey)教授的调查得出一惊人结果。他以试卷方式对2.5万名11岁儿童做测试,再与三十年前的同龄儿童的测试结果比较,发现今天儿童的智力远远低于过去的。

         或许,这还带有普遍性。西方人的平均智商可能正在退化,因为对多数人来,生活越来越没有挑战:平时看的是娱乐性电视节目、玩的是电脑游戏、加减乘除则是用计算器、工作已变得越来越程序化。在安逸中人就会退化。但这一普遍性也掩饰另一方面:西方的先进科学和优裕物质可为个人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只要愿意努力、积极追求,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提高。长而久之,就出现极端的两极分化,社会中一小部分人越来越“聪明”,而平均水平却在不断下降。

 

         根据“最佳逆境原理”,企业又应该如何发掘员工潜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呢?

         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以种种措施,如目标设定、定期考核、严格的奖惩制度、经常性的培训、正反面典型的树立等,有意识地造就一个竞争性的企业文化——压力就是动力,能够激励员工,获得技术、产品、管理的最大进步。

         今天,“人性化管理”成了时髦词句。到底什么是人性化管理?有些文章认为是游离于制度与人性之间的一种管理方式,有些强调尊重员工隐私,有些说是以人为本、人情化,也有些提倡民主气氛、关心员工福利,等等。人性是考虑因素,但不是管理的原则。高层管理在工作中若是过于宽容、善良、人性化,那是对企业的不负责、是对投资人不负责,最终还要耽误到全体员工。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前总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被称为20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家。他1981年上任后,换掉几乎所有高级主管,彻底改造了该官僚习气的公司。他为了效益,关掉工厂,解雇员工。他上任前公司全体员工为4.1万,而到1985年底则不足3万。他被戏称为“中子弹杰克”,因为有些部门被他整个地裁掉了,人去楼空,就犹如中子弹爆炸之后——生命不复存在,只有物业得以保留。他对下级主管直率到几近残忍,逼迫他们去创造业绩,否则就走人。他每年都要解雇10%业绩垫底的经理,但又给予20%表现出众的经理慷慨奖赏。

         韦尔奇的成就是传奇性的。在他任期的20年中,公司的总销售额从1980年的268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1300亿美元。他为公司的股东创造了巨大财富,2004年公司股市总价约为400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最大公司,而在他上任时还只排在第十。可是,他也有众多批评者,说他是以员工的牺牲为代价,他们的人格得不到尊重,他们中的10多万人在他任期内失去了工作。

 

企业成长的“最佳逆境原则”(下)

         若按本文观点,通用公司能够成功,员工能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是因为被置于巨大压力之下,激发出求生本能,从而实现了可能达到的最好绩效。企业和个人都一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但是,“最佳逆境原理”还有更重要点:企业环境若是竞争过度,员工承受压力过大,也将是适得其反的。比如,目标若定得过高,使大家觉得无法实现,反而是挫伤积极性,甚至导致一些骨干员工跳槽离开,造成公司的损失。所以,营造“最佳逆境”才是推进企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刘贤方-2006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