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变命运的人生兵法》—第2章(B)

(2006-05-20 22:06:44)
分类: 《改变命运的人生兵法》转载
2. 那生命没有价值的年代 (续)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三星期后的一个凌晨,天尚黑蒙蒙的,其他知青还在睡梦中,我悄悄地起了床,吞些冷饭,就出门了。我把柴刀从后背插入腰带,再披上一件灰色的外套。从外表看,没人能注意到我所携带的刀器。我走上去周家村的路,在看到那个村子时,天露出了鱼肚白,还是一个好天。

  可是,我又开始犯愁了。那是个好几十户人家的村子,这么大的地方,我怎样才能不惊动别人,又找到上海知青户啊?我觉得我的计划还是欠周密性。正好这时,我看到一个老表在前面的田间小路上走着,就加快几步,上去打招呼,询问上海知青的住处,又问小孙在不在。

   他似乎与上海知青很熟悉。他告诉我,那些回上海探亲的知青刚走。我的心沉下去了。可是,他又接着说,小孙与他任民办教师的姐姐今年不回上海,要在这里过春节。而小孙送那些知青搭火车,昨晚才回来。真是太凑巧了!

  他以为我是小孙的朋友,主动带了路,领着我在村中小巷里绕来绕去,最后带到村子大厅前,指着后面一个房间说:小孙就住在那里。事后回想起来,这么大的村,若不是这个热情的老乡,我还很难找到这里。我向他表示谢意,他就走开了。

 

  整个村子仍是极其安静,多数家庭仍在睡梦中。我就上去敲门。过了一会儿,门打开了,开门的就是小孙。他还是睡眼惺忪,但一看到我,脸色就变白了。我挤身进了房间,随手就把门关上了。他也不发一语,退身到床沿又躺下了。

  我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为上次马家集的事而来的。我已知道那是你指使的,但我与你无怨无仇,所以一定还有策划者,只要你能告诉我他的名字,那么冤有头,债有主,我马上就走,不会动你一根汗毛。”

  我恶狠狠地盯住他,等待他的回答。这一切太突然了,他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已是慌了手脚。他先承认了,那些上海人是他的朋友,是他哥哥托他们照顾他的,但他矢口否认他与此事有关。在我的严厉驳斥下,他沉默了,不再回答我的问题。

我最后说:“我给你十秒钟考虑,如再不如实招来,我也就只能不客气了。”

“一、二、三……”当我数到十后,他仍无反应。我一把就抓住他的头发,按在床上狠狠地揍起来,我的全部仇恨都发泄在拳头上,还专拣要害的两肋和腰部打——后来听说他那次伤得不轻。

狗急了也会跳墙。他猛地一个翻身,把我一推,跳起身来冲出门外,我紧跟着追了出去。我到了门外,就看到他手里已握着一把锄头了,向我扑过来了。我来不及多想,反手抽出插在背后的柴刀,迎头冲上去。

  当他举起锄头劈下来时,我猛然向右一个侧身躲过锄头,左手趁势抓住挥下的锄头把,右脚向前一步,右手握着柴刀,就狠狠地向他的头上砍了下去——甚至在多年之后,每当我回想起那一刻的情景,就会冒出冷汗:我那一刀下去,如果砍中了的话,后果就实在不堪设想了。

  他反应却也是极其灵活——此真乃为大幸也。就在我的柴刀劈向他那一瞬间,他松开了手,一个转身就跑了。我也紧跟着追了上去。

  他赤着脚,还在那湿漉漉的青砖地上还打了个滑,摔倒了,接着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一下就蹿出去了。那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那是人在性命危急时刻的求生本能。他在小巷子里转了几下就消失了,这一切都发生在眨眼的片刻间。而那个时候,我还真是懊丧无比:已是煮熟的鸭子,怎能又给飞了呢?

  但我已经冷静了。我对这里环境毫不熟悉,又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所以也不敢恋战。绕了几圈后,找不到他,也就只能离开了。我手里还提着那把刚夺来的锄头,以作防身之用。我出了村子后不久,就发现一个乡下老表在半里路之外,不紧不慢地跟着我,我已走了二里多路,他还跟着,嘴里喊着当地老表的土话。

  开始,我不懂他在喊什么,可他一句一句地重复着同样的话。我终于听明白了,他在喊:“……那你可以把锄头还给我了吧?”原来这锄头是他的。在那个年代,一把锄头也是农民家庭的一件财产。可他又不敢走近,所以不远不近地跟着。

  我又走了一里多路,就要上山了。估计也不会有人再追来,站在田埂路上,就把锄头向水稻田的中央一扔:“锄头还给你了。”

    我继续上路了,而那个农民也没有再跟上来。

我走在山间小路上,忽然觉得脖子左边湿湿的,该是露水吧,我也没在意,随手抹了一下。可才一会儿又湿了,我再抹一下,伸手一看,哎呀,都是鲜血。这才注意到左边头角上擦破了一块。

回想起来,可能是我刚才侧身躲过劈下的锄头时,未完全躲辟开来,还是擦到一下。可在那性命相搏的紧急关头,神经高度紧张,根本没有感觉。到这时,才觉得隐隐作痛了,我从树上摘了一片叶子贴在创口上,用手指压着,一会儿血也就止住了。

    我回到麾石村时,还是早上时间。在我们知青房子前,几个晚起的室友正站在门口刷牙洗脸。我也不露声色,进屋后换洗一下,在伤口上擦了些红药水。那天我还出了工。可到下午,就有消息从外村传过来了:小刘差点把周家村的上海知青小孙打死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还是高度警惕,怕有人来报复。晚上睡觉时都要顶上房门,那柴刀就放在枕头边。但是,后来一直也没有人来找过我。

 

很快地,打架事件在方圆几十里中流传开来了。有一天,附近何家村的一个老表带着他的儿子来见我,说要拜我为师学武功,还一本正经地说,要三拜九叩地举行拜师仪式,还要杀猪办酒席。

我忍不住笑起来,告诉他我不会武功,也不配做他儿子的老师。但是,民间故事还是在流传,传到后来就带有传奇色彩了。

  其实,那些熟悉我的老表们,知道我是一个本分、老实、有上进心的上海知青,却也对我多了一份敬畏。所以,我后来当生产队长时,尽管只是个知青,却也能有效领导村里的农民。

这一次经历对我,是极为深刻的一课,使我认识到人的兽性一面。我带了那把柴刀,不是去杀人,而是为了以防万一。我独身去闯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有紧要关头的自卫武器。而且我估计小孙不会轻易就范,必要时,也可以此来威胁他一下。只要他害怕了,就会说出实话来。

可在那紧要关头,我脑子就狂热了,我冲上去时,真的是想一刀砍了他。可那一刀如真劈中的话,他不死也会残,那么我不仅毁了他,也毁了我自己——我将是行凶杀人犯,我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那也就没有我后来的一切。是啊,犯罪与成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再想想,许多决定民族兴亡、国家历史的大事,何曾不是决定于某人关键片刻的一念之差吗?

——这是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但它若还予我有教益的话,那就是使我认识到,“狭路相逢勇者胜”。那次我从周家村回来后,就以为对方不会甘休,准备与他们再干一场,但这却没有发生。

我想,我在勇气上盖过对方,也就在精神上压倒了他,所以才没有后发事件。这对于我也是人生的启示:我们只要目标确定、决定作出,就应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全力以赴,不要患得患失、考虑太多,那会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

 

    数年以后,有次我回家时,我妈突然注意到了:“哎,你的头角上怎么会有一个疤啊?”我还想糊弄她,可她肯定地说:“这是原来没有的!”

    我只好说:“我也不知道,或许发生过意外,但我已经不记得了。”

    我妈就说我“戆”,连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伤害都不知道。在母亲的眼中,儿子是永远没有长大的。其实,我实在不敢告诉她这一经历,怕惊倒了她。

但那次打架经历给我上了深深一课,那可能的后果使我感到惊恐,也使我理性了,事情就告一段落。事后我又抄录下了本章初的那段话,本是苏轼评论张子房的,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生命无法承受之轻

  我对农村生活的最大感触,还是本书开首时我母亲的那句话:“过去你奋不顾身,是因为那时生命没有价值呀!”

  是啊,那是一个人命不值钱的年代。我的亲身经历,以及耳闻目睹,都使我强烈感受到了“生命无法承受之轻”。以至于今天仍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

 

    下接: 励志篇二:发掘潜在的伟大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