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改变命运的人生兵法》—轉載 |
5.在崎嶇小路上攀登(B)
遲來的榮耀
我的博士論文的主要思想來自我交給崔教授的學期報告——那個只得到59分的報告。他不滿意那個報告,對我的論點基本否定。
但我沒有放棄,一意孤行地把那個研究課題做了下去。其實,我下意識地已感覺到那是領域的一個突破。但是,在崔教授的無數次打擊下,我已沒有很多自信心了——那該不是我“自作多情”,在苦熬多年後,對自己的研究產生的自戀情結吧?
無論如何,我還是把我的博士論文送交了國際商業學會(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去參加1993年的最佳博士論文比賽。該學會是國際商業領域最具權威的學術組織,每年都會舉行一輪國際性競賽,以選擇出一篇最佳博士論文,在那年完成的所有國際商學的博士論文都可以參加,但參選者當然只會是那些自認為有競爭力者。
我參加這一比賽的動機,來自於內心深處的一種強烈願望,我太需要一個客觀的公眾對我能力作出的公正評估。
我把論文寄出後,就開始等待了。兩個星期後,收到了國際商業學會的信函,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但那隻是一個收到我論文的標準回函。但我也被告知,我的參賽論文已送交了評判委員會——其成員都是著名學者,評選結果出來後就會通知我。
三個月後,我才收到了一封寄自杜克大學商學院的信,打開一看,寫信者是亞爾"阿哈羅尼(Yair Aharoni)教授,他是國際商學領域的著名學者之一,是這次最佳博士論文獎的評判委員會主席。他在信中祝賀我,說我入圍了,是三名候選人之一。但最終結果將在國際商業學會的年會上才會宣布。
這封通知函使我感到興奮。一個月後,我又接到了阿哈羅尼教授親自打來的電話。他要確定我能參加國際商業學會的年會,並說我學校若不能報銷差旅費,他們可提供資助。我在期待中,心情變得更為緊張了。不,是一種恐慌的感覺。因為我與生俱來的坎坷多磨,有過那麼多次的熱切期望,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極度失望——這也許是我命中註定的,我已不敢抱有太多的奢望。
會議前一天清晨,我乘機前往夏威夷。一下飛機,我就感覺到了旅遊勝地的那種悠然氛圍。天上晴空萬里,陽光明媚,暖洋洋的熱風撲面而來,路上的行人大多身著休閒服裝,看起來既舒適又放鬆。可我是來參加國際商業學會的年會的。
會議是在洲際假日酒店舉行,主辦單位已安排了從機場到酒店的大巴。我登上了汽車後,不經意地回頭一看,意外地,我與崔教授打了個照面。他那時已經成了中西部一所大學的教授,我們是同行了,但他還是我的老師。我極其恭敬地問候了他,但在簡單地交談幾句後,就覺得無話可說了。
在三天的會議期間,我根本無意享受酒店的美味佳餚,也沒有心思領略夏威夷的美麗海灘、異國風光和宜人的氣候。我焦急地等待著,等待大會最後一天的全體聚餐會,那時將宣布博士論文獎比賽的結果。
會議分組活動中的一項議程就是由最佳博士論文獎的三個入圍者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我聽了其他兩人的報告後,就覺得我的研究就獨創性和重要性來說,都有更大的學術貢獻。我認為我應該是獲勝者。可這會不會僅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在那個會上,我們這三個入圍者也互相認識了。儘管彼此開著玩笑,但都無法掩飾住心情的緊張。後來我們約定了,誰是得獎者就必須請客。
終於,熬到了大會最後一天的議程,在宴會廳上聚集著數百位來自世界各地國際商學領域的大小人物,眾人都是衣冠楚楚,品嚐著美酒佳餚,談笑風生,可我的心卻揪得緊緊的。在其他一些議程完成後,終於,阿哈羅尼教授走上了講台。
他先要介紹這次博士論文獎進行的情況,然後才會宣布評比結果。我壓抑著焦慮的心情,耐心地聽著他的介紹,他簡單地向大會通報了這一博士論文競賽的評選過程,三名入圍者的名字及他們論文的題目。這時,他故弄玄虛地停頓住了,我屏息靜氣地等待著。
終於,他讀出了得獎人的名字,他正確無誤地念出我名字的漢語拼音——Xianfang Liu。
那一時刻,我感到突然,覺得難以置信,儘管在這之前,我在內心中已做了無數次評比,與其他兩個入圍者的論文相比較,都覺得自己應該是最後的獲勝者。
在熱烈掌聲中,我走上了主席台。阿哈羅尼教授向我贈送了一面鍍金的獎牌和作為獎金的支票,我們又一起照了相,最後該由我作答謝辭了。我站在講台後,環視著下面的觀眾,他們中有學術界的泰斗,有我的老師,有我的同事,也有崔教授……
在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淚湧如泉,我已完全無法控制自己了。那時我覺得,就為這僅僅一瞬間的感覺,這麼多年的痛苦付出就已是完全值得了。
博士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重要的結果是博士論文,所以一個博士的論文是衡量其學術質量的最重要標誌。今天,在經過多年努力後,我的研究結果能為我所在學術領域的最高權威機構所承認——這是一個終身的榮譽。
這一獎項對於我,更是至關重要。因為我的自信心,在崔教授摧殘下,幾乎已蕩然無存了。可在那一刻,这些学术权威对我研究成果的肯定,不仅是承认我的努力和能力,也是对我的公正鉴定,使我重新确立起了自信——从此我不会经常地自责,也不必把自己的挫折归咎于无才无能。这一荣誉使我找到了自我,也增加了我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至今我是获得过此殊荣的两个华人之一,却是唯一的中国学者。
在会议结束后,上来祝贺的众人中,有位来自香港的周教授,她握手祝贺时说:“你为我们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至于崔教授,除了从机场去酒店路上的那一次,我就再没有遇上,因为那个会议规模太大了。但我在那里结识了他学校的另一个教授,在离开前又巧遇上她。她提起了崔教授,说那次宴会后,崔教授就到处告诉别人,我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