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财务人员的终极职业目标

(2014-02-09 21:27:50)

2009年冬天的一个周六,当阳光普照大地众人还在赖床的时候两个苦哈哈的财务已经在华贸中心的某一层的办公间里开始了一天傻乎乎的加班。提到加班了那就多说两句,我本人是极其排斥加班文化的,因为在我正常合理的概念里所有的加班都是不正常不合理的,要么是你自己效率太低,要么是你的团队协作效率太低,除非突发事件导致的突发状况外几乎不应该有任何加班的理由。在沃尔玛加班是要写加班申请的,规定的时间内该完成的工作没完成就是个人原因所致,那就应该由员工本人牺牲个人时间和精力来承担未完成工作所付出的一切成本,不应该再去占用办公区域浪费公司的各项资源(如办公区用电、饮用水、休闲小食品等等)。而在日企加班则是理所当然的效忠表现,管你做完没做完只要你越晚离场就足以说明你把公司不仅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还当成了自己的家,早晚守候、不离不弃,这个效忠再外延一点的讲如果你在日本当地的企业离职了那简直就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份耻辱,但是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已经在渐渐瓦解着他们这个并不是很悠久的“终身雇佣制”了,毕竟过劳死的比率居高不下并不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美国人会更注重个人空间,生活和工作分的很开,最重要的是它的管理观念更合理和科学,既保证了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又控制了公司的相关成本,双赢、和谐,沃尔玛能在同类超市中的价格始终保持最低一定有别的地方的成本会补进来,别看这点点滴滴的控制,坚持和执行到位就会得到很大的收益。日本人呢也不是不心疼自己,这源于它的奴性文化,不仅让自己变得跟奴隶似的还对所有曾殖民过的国家进行奴化教育,从他低头弯腰的礼节上就能看得出来,你看中国人就不普遍提倡行如此大礼。但是也许正是基于他对谁都肯行此大礼的缘故,他才学会了汲取众家之长,在自然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还能雄踞世界经济大国的前列,国民素质高到像是都被军事化管理后才能达到的高度统一和协调,敬业、严谨、勤奋、和细致能成为国民的基本生活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人的公司都能做的到体现出内部控制的环节来。变态的国家和人都很厉害,因为他们经常干点别人干不了或者是不屑去干的事,所以他们的变态最终成了他们的常态,而我们的常态却最终成了他们眼中的变态。

  听起来话题似乎跑的有点远,但却也是我为下面的阐述做的一个小小铺垫。话说那是一个烦躁、抵触、厌恶的周六,因为那两个苦哈哈的财务牺牲了自己的休假日为审计进场准备他们需要提交的相关底稿和报表,其中一个就是我自己。正在怒火燃烧的时候“山大王”悄无声息的已经站到了我们身后说了句:加班呢,走,中午请你们俩吃饭。我们回头一看是他惊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然后他又补充道:全公司就咱仨加班呢,我是写年终总结,你俩是对应审计,一块吃午饭吧。吃饭的功夫山大王说了说自己是怎么从四年前一家三口还租住在8平米的小屋每天都要站在天桥上望不穿人生路的状况下走到了今天能够引入外资拉拢外国人一起打入中国市场赚钱的故事,当然这是次要的,他说的唯一一句对我来说重要的话是:你们这些中间水平的中坚力量早晚要被淘汰掉,财务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从手工化彻底转变为电算化,也就是说将来的财务人员需求标准只会是两种人,一种是最基础的数据录入人员,一种就是最高端的高级财务分析人员,你们现在做的所有中间环节将来统统都会被计算机取代。我清晰的记得当时听完这话有种被拍板砖的感觉,真实、迫切、倍感压力,因为深意识里已经认同了这个很专业的预见性。

的确如此,随着电算化程度的日渐成熟和完善,几乎所有财务数据的归集、分类、细化、汇总都可以用财务软件来完成,老板真正要的不是有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员在干活的一番热闹景象 ,而要的是那个最终被分析透彻的有质感、有分量的结果报告。但是国内能真正做到有专业的财务分析的企业很少,这方面的人才也少的可怜,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停留在决算、预算、财务指标的简单分析上,而相关的分析人员要么是在不懂实务的基础上玩一些纯数字的游戏,要么就是只懂实务却不太会运用专业技术表达呈现的经验之谈,连我自己写的分析报告写完了都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写的。记得跟大拿还讨论过,其实我们都很想做做分析,都想跟着高手学习学习,可惜一直都没顾上也没找着这么个场子练手。我个人理解的分析就是对事物的原路分解,从结果推溯本源,把每个环节还原,分析每个环节本身的问题,分析每个环节之间的内部控制问题, 没有固定的模式,甚至都没有固定的范围。一斤土豆能炒几盘土豆丝,一盘土豆丝能耗几两色拉油和红辣椒,一盘成品土豆丝最终定价多少能保本盈利,其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多少,变动成本中是否还有降低的空间,一天平均能卖掉几盘土豆丝,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的土豆丝卖量最大,卖量最大时一人操作更有效还是分几道工序更高效,土豆的采购量控制到多少既不断货又不占用资金还能保鲜,对于土豆丝的推广服务费用能否得到了相应的投放效应等等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不管你是用具体的数字还是文字表述,只要能够准确真实的反映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发现的各种改进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分析。我跟大拿在这方面应该是有潜力的,尤其是大拿,但现在这个区域成了我们的盲区,但绝不可能成为硬伤,给个平台和机会以我们的实战经验可以很快的上手并且达到一定效果,要知道财务越往后做真的是在做着玩了,不是脱离实务做管理就是在继续操作实务做分析,这已经算是一个财务人员的终极职业目标了,然而除了分析不用费心的跟人打交道还有点意思外也没有什么真正好玩的东西了。

是的,我以为我对人是没什么感觉的,事实上我有,那就是不太喜欢跟太多人打交道,人多了我会不安宁,会分心,会有更多乱七八糟需要涉及和周旋的事物,会越来越荒废专业,所以做管理太劳心,做分析太费脑子。如果你选择了做管理那平台就尤为重要了,因为做事情在哪个公司、不管大小都是大同小异的,而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内部控制,怎样的公司才需要内部控制?理论上不管大小都需要,但是现实中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老板才会被迫的需要主动去做内部控制,因为组织越来越庞大、分工越来越细化、资源财务越来越丰富多元,如何让这些资源达到合理的有效配置、组织得力、协作高效就成了内部控制的核心问题了。起先提到的五百强企业就是在这方面能实现内部控制并且执行的非常好的榜样,虽然它也有它明显的地域特色,但是并不影响它优秀管理方法的发挥。当所有大的框架都大同小异的时候,细节的填补和完善就成了区别每个公司的唯一标志,因为细致架构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架构出真正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和平台。可是如果在不成熟的企业很多管理上的目标就基本是句空谈,因为会受到权利部门的各种制约,其中最难以改变的制约就是观念的陈旧和闭塞。观念何止是制约一个人发展的至关因素,它还是能制约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发展的致命要素,不摒弃陈旧的方法、不打破顽固停滞不前的构架、不吸纳新鲜有效的血液、不在变革中循序渐进的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那早晚都是个死,就算不死也是死乞白赖的活着。

我们干过财务的都知道财务部就是一烟灰缸,哪个部门有灰了都往这弹,一天到晚的跟营运部门死磕,在这个烟灰缸里生活久了会变的很白,不知道是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缘故,反正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一切按规矩办事,中立、客观不受任何部门的管控、影响,如果老板信任这个部门的话日子就会好过点,要是老板都不明白事理的跟着营运部门起哄,那财务部一窝子都得装怂。这种事情的出现终归有它根深蒂固的缘由,各有各的立场和委屈,中小型发展企业肯定都是重视营运部而忽略财务部的,因为它需要先活下来才能去谈管理和控制,只要财务上能对付得了行政部门的监管剩下的所有事务肯定都得仅着营运为主。但是当一家企业发展到集团规模的时候,它的业务量、客户群、市场占有率都相对稳定了,再加入到资本运作的行列中来的话,那就是营运部门在给财务部门打工了,财务都是大爷,而且是说一不二的大爷,当然这时候对大爷本身的职业要求也会更高。所以优异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企业都是稀里糊涂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各种耗费体,耗费资源、耗费生命、耗费团队来换取一点点还能活下去的经验,连我自己也是如此,拿青春换着维持生计的生活,拿精力换着活下去的本钱。

突然发现一个现象:喜欢分析可我现在真正能做的却是管理,喜欢写作而我真正在行的却是财务。我的人生似乎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连我自己也看不明白的奇怪现象,我自己也很笨,所以要经常总结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减少以后发生失误的几率,虽然有的总结看起来是那么的轻狂和幼稚,可起码是我自己真实的体会和认知。我非常清晰的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引领和提点,让我汲取一些精华变换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拓展和深化一下范围。想起恰同学少年的某个场景了,就是那么几个意气风发、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慷慨激昂的构想了一个未来的国家,就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那该是怎样的一番胸襟和魂魄呐!而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能解决温饱了却沦落到不敢大谈理想的境地,被物欲充斥了整个灵魂的身体像个空壳一样苟活在这个世上,虚弱的不堪一击。不,是我们根本就没有理想,所以也就根本谈不出理想,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为那意味着没有立场,没有立场就意味着没有重心,没有重心就意味着可以随时选择背弃。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写东西一句两句已经说不清楚一个问题了,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